網誌

作為創傷倖存者,你和治療師之間的關係是否有利於療癒傷痛?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都曾經經歷過不同程度的創傷。受追求成就和完美主義的文化影響,於童年遭受父母的批評和被要求達到高標準是很常見。由於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陰暗面,因此無可避免地面臨一些不易察覺或激烈的欺淩。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可能還記得自己曾經欺負過某人。如果是這樣,心理治療師是否有可能沒有任何童年創傷和相關的心理問題?若然答案是「否」,只關注接受服務一方的心理創傷和精神障礙的症狀或許不是最佳的選擇。然而,人們普遍認為治療師比求助人更為權威和了解得更多,並且只負責解決求助人的疾病和問題。事實上,治療師也有機會未能注意到他或她的個人性格特質和盲點。因此,創傷倖存者在心理治療中感到被誤解並不罕見。

在創傷知情的模式中,個人心理治療被視為一段二人關係。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協作的過程,涉及治療師和求助人的個人特質、心理問題和治療期間當下心理狀況的相互作用。這個交互的過程是動態的,即是它可以有無限數量的結果和形式。有趣的是,二人關係中雙方都有自己的主觀看法。對治療師來說,能夠理解這兩種主觀觀點的互動是非常重要。事實上,治療師最重要的覺察之一是治療關係中的權威結構。如果治療師未能注意到自己在與求助人的互動中展示專業權威的傾向,那麼他或她的專業身分有機會隨個人權威的角色而受影響。儘管治療師應該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治療中提供指導或方向,但人們很容易認為自己在關係中擁有權威。有時候,這種單方面的關係可能會模仿親子關係,並有機會對治療結果產生影響。

創傷倖存者如何知道自己的治療師正在進行對他們療癒傷痛的心理治療?就二人關係的模式而言,讓求助人感到治療關係中的合作關係是很關鍵。對治療師來說,能夠與求助人協作定立目標和治療方法尤其重要,並需要讓求助人感受到權力平衡。如果求助人覺得關係中存在階級分別,那就是一個危險訊號。在二人關係的治療過程中,求助人會被賦予權力,從而建立更多的韌性和增強力量。治療師可以確立求助人的感受和體驗,以及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治療師亦可以嘗試謙虛地了解求助人的主觀經驗,並明白到對方所經歷的痛苦可能永遠都不會被完全理解。

作為創傷倖存者,尋求心理治療服務的幫助已經是一種勇敢的行為。在這段充滿不確定性的療癒之旅中,你值得治療師的尊重和體諒。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親或母親擁有自戀型人格,會對子女有什麼影響?

你會感到自卑和持續性地焦慮嗎?你會不停認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關係中嗎?你是一名完美主義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額完成?你會傾向因為信任的問題而與別人疏遠嗎?如果你對於以上其中一些的問題的回答有「是」的話,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兩位自戀型父母的影響。具有自戀型人格的父母有什麼特質?

覺察與自我有關的成癮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擁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體帳戶,並會不時發怖與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會或重要紀念日有關的帖文。當我們獲得別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評論時,我們會有滿足的感覺。事實上,這些「讚好」和正面的評論會刺激大腦中的獎勵系統並釋放多巴胺,令我們有愉悅感。我們會不斷地檢查手機應用程式彈出紅色圓圈的訊息提示,由於這是獎勵性的經驗,因此我們會更頻繁地發怖帖文,卻忽略了自己實際上是渴望大腦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來尋求興奮的感覺。

13 週年的反思——無止境的蛻變

當我回顧自己成為臨床心理學家二十年的歷程,我發現自己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道路和方式不斷地發展成長。今天是我私人執業的十三週年,回望過去,這趟旅程充滿各種的挑戰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數千位求助人身上學到不少有關人生的種種,他們讓我學會謙卑和靈活性。正正因為他們每個人都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亦逐漸了解到心理治療的確揉合了科學和藝術的元素。我作為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一方面是受專業培訓後以科學實證為基礎來為他人進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基於每個人的獨特性,我需要學習心理治療的藝術,就是以靈活和具創造性的方式來進行。事實上,沒有單一類型的心理治療能夠滿足每個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說,在心理治療中,沒有一種方法能夠適合所有人,因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