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精明能幹的人也有機會戴著微笑抑鬱的面具

當我們看到有人突然在毫無預兆下自殺,可能會感到非常震驚。通常,這些人或許在別人面前總是表現得開朗、善於交際和能幹。然而,在這些表面形象的背後,他們可能正在經歷抑鬱和焦慮情緒,或是對自我和他人產生負面的認知。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最近發現他被一位很好的朋友背叛。在沒有直接對質的情況下,我的求助人開始疏遠對方,並減少恆常地與對方見面。可是,他的這位朋友卻不斷散播一些有關他的負面謠言,促使在他們的共同朋友圈中的有人對我的求助人產生誤解。結果,他逐漸地被這些朋友孤立,更因為自己沒有做過任何事但被這樣對待而感到委屈。我的這位求助人是一位精明能幹的紳士,一直有著非常積極正面的個性,並確信自己需要一直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事實上,即使被其他朋友誤解和冤枉,他也認為自己需要積極參與社交活動。但是,他的內心深處卻感到沮喪和孤獨。他認為沒有人理解他,開始產生自殺的念頭。

這位求助人的抑鬱傾向被掩飾起來,也就是人們常稱的「微笑抑鬱症」。患有微笑抑鬱症的人可能擔心,如果他們表現出抑鬱和悲傷的情緒,只會為身邊的人帶來負擔。這些人亦有機會具備完美主義的特質,導致他們覺得抑鬱是軟弱的表現。事實上,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抑鬱狀態,渴望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有時候,人們可能受到社交平台上對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描繪所影響,很容易覺得自己是唯一經歷抑鬱情緒並感到被孤立和孤單的人。微笑抑鬱症的風險之一是自殺風險較高,因為患上的人大多都是高功能的人,他們更有能力執行企圖自殺的計劃。對於那些從表面看來很正常但或許因壓力和逆境而感到抑鬱的人,我們可以如何提高警覺?

如果我們懷疑身邊的某人可能患有微笑抑鬱症,可以嘗試觀察一些不太顯著的跡象。譬如,這個人的體重或食慾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或是留意到他或她對以前喜歡的活動不再感興趣。有時候,我們亦有機會觀察到這個人變得容易煩躁和激動。如果是這樣的話,勸導這個人諮詢心理學家進行正式評估和治療是非常重要。

對於那些一直習慣在別人面前展現「最好的自己」的人來說,培養自我意識是很重要的。當我們在大部分時間長期扮演著表面形象的角色時,就可能會相信它反映了我們真實的身份。我們可以透過練習靜觀來覺察自己不斷變化的思想、感受和情緒。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也許能夠意識到在自己開朗、善於交際、能幹的性格的深處,可能藏著一個未被照顧到的抑鬱部分。適時放下我們的面具,以及接觸自己真實感受有助我們連結自己的內心,這是很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並擁抱自己脆弱的一面。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面對不確定性,我們更加需要擁抱自己的無知

近日,香港第五波疫情變得十分嚴峻,加劇了很多人的焦慮和恐懼。由於情況暫時仍然未受控,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需要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不少人都害怕受到感染,又擔心有可能被送到隔離營。對於那些面臨失業或公司倒閉風險的人士來說,他們也感到非常憂慮。一眾家長也有機會因孩子需要提前放暑假而苦惱,為子女安排日常活動而承受莫大壓力。面對疫情不斷的擴散,中年人士都非常擔心年邁父母的健康。事實上,第五波疫情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多未知之數,面臨眼前的所有不確定性,我們如何才能保持冷靜地應對這些挑戰?

為什麼有些人無法忍受獨處?

部分我的求助人無法忍受獨處,他們時刻都需要別人的陪伴。如果他們是自己一個人住,他們需要在晚上下班後一直與家人或朋友保持聯繫。在週末的時候,他們不能參與任何單獨活動,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有人陪伴他們。事實上,這些求助人大多在童年發展時期與父母的關係出現不少問題。他們不是受到父母情感或身體上的虐待,就是被剝奪情感上的支持和與他人建立聯繫的機會。為什麼童年時期的虐待或情感上的剝奪會令我那些求助人難以培養獨處的能力?

如何以覺察和那些具備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相處?

如果我們在社交圈子或家庭中遇到一些具備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或許很難避免遭受到他們操控。事實上,他們往往因對自戀的飢渴而透過吹噓和欺凌的策略來控制他人,容易令身邊的人掉進他們的陷阱中。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傾向滿足那位在遊樂會中所認識的朋友的自戀需求,對方不論在社交媒體或是聊天群組都是一名活躍分子,不停地吹噓自己,而她總是不假思索頻繁地給予對方讚好或回應。她的回應和讚揚為對方帶來了積極的鼓勵,強化了對方相應的行為。我的另一位求助人則傾向逃離某個社交群組,因為她不願意再受當中一個擁有自戀特質的朋友所欺負。每當她受到欺凌時,她都會禮貌地作出回應,並且不讓對方知道自己實際上是感到不舒服和生氣。有見及此,她的那位朋友認為她接受在群體中被他欺負和控制。假如我們傾向被困於他人的自戀策略,可能會持續地感到渺小和無助。此外,我們的自我形象也有機會受到影響,甚至無法與群體中的其他成員正常交往。那麼,我們可以如何應對具有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所使用的這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