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擁抱尋找生活的意義和追求真實性的陰暗面

我的其中一名求助人任職於一間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收入不俗而且擁有很高社會地位,但是他卻因認為自己被當前的工作困住了而感到沮喪和焦慮。除此之外,他還發現自己在升職的這一年後對工作完全提不起勁。由於現時任職更高的職位,便需要面對愈來愈多的辦公室政治。他亦需要帶領團隊負責一些他不感興趣的重要項目,令他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他認為自己被困住了的原因是他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家人都是依靠他的收入來生活,只好硬著頭皮繼續留下來。事實上,當他面對這個情況的時候,他不停地問自己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生活中的意義有很多不同的定義,例如包括我們如何感知存在的秩序和連貫性、對於自我價值的認同、識別什麼事物是對我們十分重要,以及以自己能否達成與自我價值觀相關的目標上。在上述的例子中,那位求助人的工作並未能令他覺得生活有連貫的感覺,就好像是他並不喜歡牽涉辦公室政治和管理那些他不感興趣的項目,令他覺得自己的所為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透過心理輔導,他更容易覺察和理解自己的動機、慾望和價值觀。在提升了自我覺察力後,他發現自己現時的工作與真實的自我有所衝突。結果,他為需要繼續從事這份工作而感到沮喪和焦慮。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真正渴望做的事情,但是發現當前正在參與的事務與自己的價值觀不相符時,便會經歷痛苦和挑戰,這就是尋找生活的意義和追求真實性的陰暗面。事實上,要放棄與自身價值觀無關的生活方式或工作並不容易。在行為方面,一個人可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作出重大的改變,才能對於實現自己的價值觀產生真實感。例如,當我們在個人成長中轉變為新版本的「自我」時,有機會發現自己對所屬的社會群體感到不滿意,可能開始認為這些群體的集體價值觀與自己新進化的個人價值觀有異。但是,離開這些社會群體需要勇氣和擁有處理人際關係的靈活性。我們並不能突然和這些群體完全斷絕聯繫。但是,我們可以嘗試在與這些群體保持聯繫和發展自己的獨特性之間取得平衡。有時候,如果我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與群體的集體價值觀有所不同時,很有可能會受到別人的批評。當我們逐步意識到生活中的意義時,更加需要擁抱當中的陰暗面。

對於我那位求助人所面對的情況,沒有什麼「正確」的解決方法,不論是辭掉他目前的工作或繼續留下來都可能是應對的策略。無疑,他在意識到自己生活的意義後產生了負面情緒,更需要擁抱自己所意識到的陰暗面和與此相關的負面情緒。倘若他能夠擁抱當中的陰暗面和不去逃避面對那些負面情緒,或許能夠找到一種適應性的方法來應對自己身處的矛盾處境。離開舒適圈可能會導致焦慮和不確定性,不過憑著堅持和恆毅力,他可能會有一些個人轉變,以及能夠過著富有真實性的生活。而如果他選擇留在他目前的工作,並嘗試在其他方面尋找與他的價值觀和意義相關的東西,例如人際關係、自我超越、其他方面的成就或是靈性,亦有機會尋找到其他的生活意義。與此同時,他還可以增強自己在應對辦公室政治的能力,以及盡力管理那些他不感興趣的重要項目。

我們的身份認同和生活中的意義可能會在一生中不斷變化和發展,對於這種變化的陰暗面就是在面對進化了的價值與目前生活不相符的時候所產生的情緒反應。透過擁抱這些的陰暗面和要求改變的渴望,我們也許能夠有正面的個人成長和正面的轉變。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無助與希望之間的角力

在最近幾個星期 ,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數字急劇上升。很多人可能認識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檢疫測試結果、接受強制檢疫或家居隔離、甚至已被確診感染的人士。即使沒有這些經歷,面對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也許感到強烈的無助感。例如,我們可能會時常擔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點遇到隱形帶菌者。而對於那些正在接受強制檢疫的人士,他們也難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視。

述情障礙及身心症狀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我不時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沒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長期痛症。透過全面的臨床面談,我發現很多這類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礙。述情障礙是指難以識別和描述個人的情緒,及從自己的身體感覺分辨各種情緒。促成這種性格結構的發展有多種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童年早期的發展環境和創傷等等。

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擁抱無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過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診斷患病前也一直恆常地規鍛煉身體。四十多歲的她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穩定的事業,亦沒有太多的工作壓力,患上癌症是的確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療的過程為她帶來不少創傷,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令她變得虛弱,體重亦明顯減輕,身體出現惡化的情況。經過多個月以來的治療,她的情況得以舒緩,可以逐漸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緩後,她覺得新的生活模式變得難以適應。她還認為自己因為患病而變成一個有缺陷的人,經歷無比的沮喪。由於她可能無法回復以往豐富而積極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恥。此外,即使與腫瘤科的醫生會面跟進情況,亦會讓她經歷高水平的焦慮。事實上,患上癌症後的她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她,時光無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過上往日的生活,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靜的心態來接納和適應這個新的「自我」?她要怎樣做才能繼續過著快樂和滿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