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我們的身份與憤怒

Andy Warhol 曾經說過:「未來每個人都會成名15分鐘。」隨著各類社交媒體、YouTube等平台的普及,人們都可以輕鬆發佈自己的創作。在這個時代,借助各種平台塑造特定形象,每個人的自我意識都可能被放大。事實上,在社交平台發佈的習慣可能使很多人產生一種誇大的自我重要感。當我們試圖在這些社交平台創建一個理想的形象時,便有機會過度認同它並依附於我們所認為的「自我」。這樣,我們就如被困於一個自己親手建造的牢籠中。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非常熱衷於每天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佈內容,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尋找有趣的素材來製作帖文幾乎成為了他的唯一目標。通常,他從事有趣的活動是為了稍後可以製作和發佈一則引人入勝的帖子。然而,這令他難以真正享受當下的每一刻。某天,他的一位支持者在他的帖子下發表了一則尖酸的負面評論。他為此感到非常生氣,並與對方展開一場激烈的「網絡戰爭」。這次衝動的行為損害了他的聲譽,亦使他流失了很多支持者。儘管他對自己的行為感到非常後悔,但是已形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憤怒與人類本性的不同面向有關,其中一個是我們對自己某些身份的執著。舉例來說,當人們過度依附於自己的職業身分,面對被解僱時就很大機會感到沮喪和挫敗。當我們感到「自我」被攻擊時,就很容易產生憤怒。在上述的例子中,當我的求助人被支持者批評,他對自我的依附使他無法接受任何負面評語。這種對自身潛在缺陷的強烈抗拒加劇他的負面情緒,並引發衝動行為。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憤怒可以被視為保護自我和尊嚴的合理反應,特別是他人惡意中傷我們時。但是,如果我們對批評反應產生過度的憤怒,這種自我權利感會帶來傷害,使我們困於虛幻的自我形象中。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裡,我們無可避免面臨各式各樣的批評和攻擊。如果我們的憤怒很容易被觸發,就難以維持良好的工作和專注於日常活動。要克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超越自我。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釋放自我關注並減少自我執著。其中一種超越我們自己的方法就是學會把更多的專注力放在為更大的群體創造更多的東西。譬如,如果我上面提及的那位求助人將注意力轉移至創建其他更有趣的內容,以及有利於粉絲的福祉的行為上,那麼這種毅力和堅持或許可以幫助他克服對自我的專注和執著。對他而言,他可以減少專注於因面對抨擊所帶來的情緒不適,並且把精力轉到至表達善意和慈悲。

當然,如果我們面臨惡意的或一些嚴重影響我們尊嚴的攻擊,就需要捍禦自己的權利並保護我們的聲譽。否則,透過超越我們的自我,也可以獲得平靜並逃離自己所創建造的牢籠。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你的某些朋友傾向迴避社交場合?

在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不難發現一些傾向迴避社交場合的人,導致這些傾向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害怕被別人拒絕。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一直被朋友視為害羞和被動的,因為他甚少主動發起舉行社交聚會或聯誼。事實上,如果被邀請參加社交聚會,他還是會非常珍惜與朋友建立聯繫的機會。當我問他既然他那麼喜歡和朋友聊天和交流,為什麼不曾主動邀約他們一起相聚?他回答:「我經常擔心朋友們不喜歡我,因為我知道自己在社交場合中常常表現得很怪異。如果我嘗試主動邀請他們,恐怕他們只會拒絕我的邀約。」為什麼我這位求助人一方面非常渴望與朋友建立聯繫,一方面又對被拒絕懷有如此強烈的恐懼?

在實踐新年計劃和抱負時,你會質疑自己嗎?

新年快樂! 首先祝願大家能夠在2023年有一個新的開始。在我們當中,有些人可能已經制定好新年計劃並且按照它們來行事。然而,由於缺乏自信心或持續地質疑自我,部分人可能仍對追求自己的願望猶豫不定。對很多我的求助人來說,長時間思考自己的目標但無法開始執行相關的計劃是非常常見。此外,另一些求助人可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完善自己的目標或希望作充分的準備,但他們未曾採取任何實際的行動來實現它們。他們身邊的人常常認為他們浪費了很多時間來計劃和準備,卻從沒有真正作出任何行動。

什麼是解離?解離經歷罕見嗎?

你有沒有嘗試過在看電影時被它深深地吸引,感覺像迷失於其中似的?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坐在你身旁的人正在哭泣或在使用手機。你可曾在聽到一些悲傷的消息(如親人的離世)後立刻感到麻木?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不知道自己處於高壓水平,只是在壓力源消失並病倒後才意識到這一點?如果你曾有過類近的經歷,那麼你可能有時會出現輕微解離的情況。事實上,不少研究人員表示解離體驗可按照不同程度分佈於頻譜中。對於很多沒有患上嚴重精神疾病的人來說,偶爾經歷輕微的解離體驗是很常見。另一方面,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例如是解離性身份障礙的患者,他們不時在不同身份之間切換,但他們無法意識這種情況。這種極端的解離體驗並不常見,可以被描述為有問題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