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我們作出的判斷與「現實」之間的相對性

我們在生活中都無可避免地面對各種各樣的損失,例如是失去所愛的人、工作,甚至是健康的體魄,這些損失會讓我們感到痛苦和經歷十分複雜的情緒。有時候,我們會質疑為什麼自己需要面對這些損失,渴望找出背後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們也會難以接受自己面對失去的事實,並且飽受折磨經歷哀傷的過程。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上面對的損失不只局限於真正失去自己重視的人或事物。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現實」超出自己的預期或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時,我們也有機會面臨損失。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發現那位似乎看中她的男同事原來是一位好色之徒,而且非常擅於操控他人,她因此而感到非常沮喪。當覺察到這一點後,她為自己曾長期與這位男同事建立曖昧關係,並渴望有進一步的發展而經歷了悲痛的過程。除了悲傷,她的內心也充滿憤怒,不斷質問自己為什麼被困於這段曖昧關係中這麼久,自己卻無法意識到「現實」。但問題是,「到底什麼是現實呢?」。

我們生活於這個充滿不確定性和混亂的世界中,難免會渴望自己能夠擁有更多的控制權,以及更加確認自己能夠清晰地看到我們的「現實」。在我們的社交圈子中或是家庭網絡中,我們都不難發現身邊有些控制慾十分強烈的人或是容易感到焦慮的人。然而,根據神經科學的理論,人類所看到自己的「現實」是建基於先入為主的見解和受生活經歷所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明白我們心底去解釋面臨損失或遭受悲痛的原因還取決於不同的因素。例如是教育、宗教信仰、性格特質或思考方式,以及其他外在因素。事實上,暫時可以得出的答案是,我們也許永遠都無法得知真實的現實,而所有苦難和痛苦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一個謎。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就是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人類對大自然的控制亦有限。從這個層面上理解,「現實」與我們自身的立場和觀點有關。在大自然中,一切都是互相有著聯繫的,好與壞只是相對的。譬如,一隻羔羊成為了獅子的晚餐,無疑是一場充滿痛苦和損失的悲劇。相反,對於那隻獅子來說,這是一件「好」的事實,因為把羊肉帶回去可以養活整個獅子家族。

基於對於我們的「現實」的這種相對性概念,我們需要保持謙卑,從而了解對人類有限的感知。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可能無法看到整個宇宙的整體時,就會明白自己無法完全理解為什麼事情會一起發生。透過保持謙卑,我們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判斷眼前的事物時放下僵化。對於上述的那位求助人,對她來說「糟糕的現實」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被男同事操縱。但從另一方面看,「美好的現實」是她能夠覺察到自己對現有的婚姻缺乏欣賞的盲點。當她意識到這一點後,她便開始謙卑自己,展開深入的自我反省之旅。當我們能夠謙虛地面對自己的損失,從僵化的角度走出困境,或許會意識到這些損失實際上是幫助我們成長,並且成為一個謙卑的人。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類有哪些「基本情緒」?為何這些情緒對我們十分重要?

當我們駕駛時,如果對面行車線的司機突然切入並險些撞車,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恐懼。在那短短的幾秒,我們驚恐的情緒令我們作出自動反應,立刻扭動軚盤躲避以免意外發生。這種自動反應是與杏仁核活化有關,甚至在我們有意識地評估眼前的狀況之前已對於威脅作出了反應。這是一個具有原始進化的的重要生存機制。恐懼是一種主要的適應性情緒,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靜觀對話中的開放性和同理心

作為一間商店的常客,我在購物經驗中經常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售貨員。在這個星期,我到了這間店舖打算購買那件想買一段時間的商品。可是,當我一進店時,其中一位售貨員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銷一件我沒有打算購買的東西。她不斷地告訴我那件商品的好處,以及店舖現時舉行的促銷活動。她一直不停地說話,我過了一段時間才終於有機會告訴她我打算買什麼。然而,她仍然鍥而不捨地向我推銷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並沒有向我推薦我想購買的那件商品。最後,由於我與售貨員之間缺乏聯繫,在沒有足夠的資訊和信心下,我最終什麼也沒有購買。這就是在與他人對話時缺乏靜觀覺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