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成為「社交蝴蝶」是積極發展人際網絡的唯一途徑嗎?

很多性格內向的人都會欣賞那些非常擅於交際、有魅力和屬於不同社會群體的人,因為他們看似擁有強大的社會資源。那些人可能在LinkedIn上擁有幾萬個聯繫人,或在Facebook 上擁有幾千個朋友,在網絡上都會不時看到他們與不同人士參與聚會。在社會上,那些人脈廣闊和社交能力強的人常常被高度讚揚,人們都普遍認為他們更成功和更具影響力。事實上,這些人在不同的社交場合都是最受歡迎的人。如果你的性格比較內向或擁有與他們不相同的社交模式,是否意味你的社交能力不足或是不擅於建立人際網絡?你需要學習成為一隻「社交蝴蝶」嗎?

社交蝴蝶也許真的更具魅力和吸引力,因為他們非常擅長讀懂他人的想法並建立即時的聯繫,能夠在互動中閱讀他人的說話和非口頭的語言。他們對自己的看法比較有信心,在社交上也善於表達和放鬆自己。此外,他們對別人更加慷慨,傾向認為付出者會有所收獲。然而,成為社交蝴蝶可能也有一些缺點,他們可能會缺乏時間或精力來發展和維持不同的社交關係。試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擁有非常龐大的社交網絡,他或她難以有足夠的時間去加深社交網路中與所有人的連繫。無疑,有些社交蝴蝶已經建立了一個系統來組織自己的社交網絡,甚至有設定提醒來與他人連繫。如果社交蝴蝶不能與某些聯絡人保持密切的聯繫,他或她可能會感到孤獨,甚至在經歷情緒崩潰或在生活中面臨危機時缺乏支援。即使他們有廣闊的社交網絡,但是在需要他人的支援時有機會沒有任何親密的朋友來陪伴他。

有些人可能較為內向或對於社交孤立排斥更為敏感,他們傾向發展安全可靠的社交網絡。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可能與不同的個別對象有緊密的聯繫,傾向在一對一的關係中培養更深層次的關係。在某些情況下,與這些人有密切的聯繫的對象也有機會互相是朋友關係。這些人在自己的個別關係中更容易被他人信任,因為與他或她有密切關係的人亦知道別人與對方也有緊密的聯繫。這些人能夠滿足自己對於一對一關係的深層心理需求,是很好的傾聽者和分享秘密的對象。這些人對於他人的需求有敏銳的觸覺,善於換個角度來思考。從表面上來看,這些人也許未必受每個人歡迎。然而,他們打動了很多人的內心,並能夠與他人保持深厚而牢固的長期關係。這種社交風格非常適合內向、社交焦慮和對社會孤立較為敏感的人。但是,這種風格的缺點就是在社交網絡中缺乏多樣性,因為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外向的風格,難以與不同領域的人建立密切的聯繫。

在某程度上,有些人可能缺乏成為社交蝴蝶的一些先天性特質。但事實上,沒有一種社交模式可以被認為是最好的,因為每一種風格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很多人可能在自己的社交模式中混合了不同的風格,因此接受自己的特質和擁抱真實的自己是很重要的。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找到適合自己需求和性格特質的社交模式。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學會不與他人比較和擁抱自己,才能夠自由自在地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與童年創傷有關潛在的逃避機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於難以忍受與他人聯繫所帶來的情緒,因此在不自覺下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場合。除此之外,他還有酗酒的習慣,希望透過酒精來擺脫因工作壓力所帶來的焦慮。事實上,他的父親在他童年時期經常虐待他,常常因為一些瑣碎的事而責罵他,甚至對他作出體罰。在整個童年時期,他學會了建立一種應對機制,就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盡力逃避父親和任何有機會被虐待的情況。另外,他還學會了逃避任何可能觸發與他童年虐待相關情緒的場合,例如受到負面評價和批評的情況。其中一個例子是當他曾經被一位同事欺凌後,他會因為擔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創傷經歷的記憶影響,不願意出席任何公司團隊的聚會。

13 週年的反思——無止境的蛻變

當我回顧自己成為臨床心理學家二十年的歷程,我發現自己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道路和方式不斷地發展成長。今天是我私人執業的十三週年,回望過去,這趟旅程充滿各種的挑戰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數千位求助人身上學到不少有關人生的種種,他們讓我學會謙卑和靈活性。正正因為他們每個人都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亦逐漸了解到心理治療的確揉合了科學和藝術的元素。我作為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一方面是受專業培訓後以科學實證為基礎來為他人進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基於每個人的獨特性,我需要學習心理治療的藝術,就是以靈活和具創造性的方式來進行。事實上,沒有單一類型的心理治療能夠滿足每個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說,在心理治療中,沒有一種方法能夠適合所有人,因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