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是什麼?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在我執業的二十年裡,不少人都問過我相類似以下的問題,包括「心理治療只是閒聊嗎?」或是「心理治療中的聊天與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間的閒聊有什麼不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問及「專業攝影師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兩者都忽視了臨床心理學家和專業攝影師的專業,以及當中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臨床心理學家在進行心理治療的期間改變求助人大腦中的神經網絡,從而減輕症狀或作出行為上的改變。人類的行為和情感上的體驗是由透過大腦中的兩個過程作為中介,一個是神經過程,也就是我們基因構成和進化的過程。而另一個過程是我們在人際關係中與他人互動,大腦中的迴路會不斷地形成和發展。事實上,人類的大腦會透過我們與他人正面和負面的互動而不停地發展。

假如一個人在童年發展的時期被剝奪或受到虐待,他或她的大腦神經網絡可能會發育不良、無法調節或被瓦解。這有機會導致出現各種精神疾病的癥狀,例如抑鬱症、焦慮症或強迫症等。相反,如果一個人在充滿愛和關懷的環境中成長,在生活中有不同的體驗和刺激物,他或她的神經網絡便會更加豐富,亦能得以調節和整合。這個人的情緒會更加穩定,並且有能力應對不同的壓力和挑戰。

事實上,心理治療是一種特殊的養育關係,它能夠為大腦的改變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環境。近年的研究顯示我們的大腦是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說,當我們不斷地透過體驗和學習,神經迴路有可能持續地發展。而臨床心理學家和求助人之間建立培育關係的經驗,有助求助人的大腦開發了新的神經迴路。例如,對於一位難以調節情緒的求助人來說,治療師可以扮演「父母」的角色,就調節情緒起到示範作用。當求助人在治療過程中反覆出現負面情緒,並被臨床心理學家成功調節時,他便學會了必要的情緒調節技能,這種臨床心理學家和求助人之間的互動便能充分豐富求助人大腦的神經發展。

對於那些擁有創傷經歷並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求助人而言,他們大腦中的神經網絡可能已經瓦解,因此在行為、情緒、感知和認知之間缺乏連繫。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臨床心理學家會幫助這類型的求助人把這些不同的神經網絡在大腦中整合,讓行為、情緒、感知和認知之間的神經網絡整合和互相交流。

臨床心理學家所進行的心理治療能夠從腦神經科的角度來理解,事實上,心理治療能夠有助發展求助人的大腦、整合神經網絡和增強神經可塑性。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親或母親擁有自戀型人格,會對子女有什麼影響?

你會感到自卑和持續性地焦慮嗎?你會不停認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關係中嗎?你是一名完美主義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額完成?你會傾向因為信任的問題而與別人疏遠嗎?如果你對於以上其中一些的問題的回答有「是」的話,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兩位自戀型父母的影響。具有自戀型人格的父母有什麼特質?

覺察與自我有關的成癮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擁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體帳戶,並會不時發怖與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會或重要紀念日有關的帖文。當我們獲得別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評論時,我們會有滿足的感覺。事實上,這些「讚好」和正面的評論會刺激大腦中的獎勵系統並釋放多巴胺,令我們有愉悅感。我們會不斷地檢查手機應用程式彈出紅色圓圈的訊息提示,由於這是獎勵性的經驗,因此我們會更頻繁地發怖帖文,卻忽略了自己實際上是渴望大腦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來尋求興奮的感覺。

人格障礙與不忠的關係

我們不時會在戲劇或電影裡看到有關對伴侶不忠或出軌的情節,事實上,這些情況可能比你想像的普遍得多。根據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的其中一篇文章所指出,超過一半的男性和女性都承認自己曾經在親密關係中出現不忠的行為。也就是說,我們比自己想像中更容易受到不忠的影響。不同因素會影響一個人出軌的可能性,而其中一個因素可能是與人格障礙或某些人格障礙的特徵有關。實際上,患有某些人格障礙的人更有可能在關係中出軌或作出對伴侶不忠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