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如何在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響下努力地回復正常的生活,由於香港的受感染個案減少,不少人都恢復過去喜歡從事的活動,譬如健身活動和瑜伽課程等等,並開始籌備實體的社交聚會。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例如失業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擾。結果,這些人可能無法恢復以往喜歡的某些活動,他們如何在當前的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正向心理學的研究指出,正向活動介入(Positive Activity Intervention, PAI)能夠有助改善人的快樂感,並增加其幸福感。正向活動介入是指參與一些能提升快樂感的活動,而這些活動是彷效那些快樂感度高的人的思想和行為。這些活動通常都可以獨自進行,而且是簡單和容易管理的。

其中一個正向活動介入是寫感謝信,我們可以花大約十分鐘的時間來給那些對我們友善的親友寫信,詳細地寫下對他或她的行為如何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最後,我們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與那個人分享。研究指出撰寫感謝信能讓人們的幸福感有所提升。從長遠來說,培養一顆感恩的心是增強幸福感的重要元素之一。

恆常地細數自己的祝福是另一種類似的正向活動介入。毫無疑問,這樣做能夠為我們帶來正面的情緒和增強幸福感。但是,我們需要了解進行這種正向活動介入的頻率是非常關鍵。研究指出一個人如果每星期進行一次計算自己的祝福並持續六星期,會比那些每星期進行三次的人受益更多,原因是如果我們每星期進行多次的正向活動介入,有機會導致壓力並減少所帶來的好處。

善良的行為也是能夠幫助我們增強幸福感的正向活動介入。相信大家都有感受過幫助別人後的快樂,甚至幫助過陌生人也有類似的感覺。事實上,善良的行為對於自身和他人都是有益的。當我們感到沮喪或是苦惱的時候,對自己作出善良的行為便能安撫自己。當我們面對壓力或經歷困難的工作時,我們可以嘗試好好照顧自己的需要。 對別人仁慈會讓我們產生良好的內在感覺,因為我們有機會得到他人的感激,又或者看到對方的快樂時,自己亦有可能感到幸福。

靜觀練習是一種有效培養幸福感的正向活動介入。透過恆常的靜觀練習,我們能夠對當下的經歷不帶批判和充滿好奇心,讓內心獲得平靜,從而提昇幸福感。除此之外,研究亦指出靜觀練習能夠減輕我們的壓力水平和改善專注力。因此,由於我們在生活中不同領域(例如工作,人際關係和健康)中得到改善,生活的整體幸福感亦有所提昇。

也許我們無可避免地在疫情下面臨逆境,但仍然可以透過上述的正向活動介入來培養幸福感。只要我們有意向地在生活中培養快樂、平靜和保持健康的體魄,便能擁有更多內在的力量去面對眼前種種的困難和挑戰。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二)

我於上星期的網誌中講及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戰鬥或逃跑反應),便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重覆經歷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腦的神經系統不斷地提醒他有威脅的警報。到底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導致大腦的警報系統過度敏感,並不斷發出虛假警報呢?

偏見與歧視的一種解藥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偏見和歧視,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種族、性別、政治取向、社會階級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種偏見或歧視。在心理學的角度,偏見或歧視有可能是由於一個人投射了自己無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質到他人身上。那些對別人有偏見或是歧視別人的人,會由於投射了自己的負面特質而對被歧視者作出相應的行為;而遭受偏見或歧視的人有機會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負面特質的行為。例如,一個傳統的中國岳父會把他的媳婦視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婦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認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員次等,變得非常服從和事事遷就家人。

兩種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有關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時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朋友發佈不同類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動、成就或任何關於自己的東西,希望獲得「讚好」或正面的評價。對於一些普通的用戶而言,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有關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沒有問題。當一個用戶透過社交媒體來創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與朋友建立正面的聯繫和從他人身上獲得正向的反饋,有助加強一個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實上,大部分的用戶都明白自己並不是比他人優秀,亦能夠感知現實來看待自己。然而。當一個人在社交媒體上過度發佈與自己相關的資訊,在獲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評價後覺得自己比他人優越,這樣的情況便令人擔憂。在佛教心理學中,這可能與一個人抓住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比他人優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