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奧運會提醒我們與世上眾生的連繫

相信不少人近日都十分享受觀看奧運會各項的比賽項目,而東京奧運會亦在8月8 日順利閉幕。在閉幕禮上,各國的選手都在台上一起慶祝,提醒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是相互依存的個體。在奧運會的十六天裡,我們都樂於支持代表自己國家或地區的選手。當我們觀看比賽和閱讀比賽舞台背後的感人故事時,透過欣賞人性、愛和希望,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彼此之間增強了連繫。除了慶祝自己國家或地區的獎牌得主獲得成功外,我們也對那些沒有在賽事中取得勝利的參加者表示同情和支持。這些選手即使沒有贏取比賽,但是在過去的五年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來參加今次的奧運會。我們如何能夠繼續培養這種與世界上眾生和現實之間的聯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習慣為了達到某些成就或滿足工作和家庭的需要而奮鬥,也會經常害怕別人對自己作出負面的評價,以及擔心自己在未來的生活面對各種的不確定性。我們一直都生活於那個自己創造的世界中,當中可能充滿了認知扭曲、擔憂和先入為主的想法。結果,我們很容易會與現實和其他的個體脫節。當我們對他人的批判或負面評價持有扭曲的信念時,可能會傾向孤立自己,把自己與其他人分隔。我們也會與當下的經驗變得疏遠,並可能被困於自己扭曲的信念,作出自動化的反應。例如,如果我們傾向理解朋友「已讀不回」的行為等同於拒絕自己時,這種信念可能會讓我們想與對方疏離。我們可能會決定減少聯絡這位朋友,以免經歷被拒絕的感覺。這樣,我們可能經歷更強烈的孤立感。我們如何能夠防止自己陷入這種與被自己創造的世界有關的惡性循環中,避免孤立自己呢?

以上那條問題的答案是我們需要把專注力帶回當下,避免專注於那些先入為主的心智狀態。當我們專注於此時此刻的經驗時,便能以更開放的態度來感知現實。透過這種覺察,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待現實,並能感覺到與他人和當前環境聯繫在一起。為了能夠達成這一點,我們需要覺察自己的成見和扭曲的信念。例如,當我們因為朋友忽略自己的短信而感到不安時,可以嘗試覺察自己的負面情緒和想法。靜觀覺察容許我們以開放的態度來看待自己正在經歷的事情,包括認知謬誤和各種負面情緒。這樣意味我們會在自己的思想中體驗自己創造的世界,以及與其相關的身體感覺,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它們。

當我們能夠保持和容許當前發生的內心事件時,便能夠後退一步,重新審視自己在腦海中所創造的世界。我們便有機會質疑自己的想法、憂慮或先入為主的偏見是否有證據支持。在上述的例子中,當我們接受自己在被朋友「已讀不回」後所經歷的負面情緒,可能會意識到其他的可能性,並不一定代表拒絕我們。譬如,他或她可能最近忙於工作或在照顧孩子時遇到不少麻煩。因此,我們可以先問自己,當下的我能夠做些什麼?我們可能會先讓朋友獨自處理問題,考慮下星期再向對方傳短訊。我們也可能會嘗試聯繫同一社交圈子內的其他朋友,詢問那位朋友現況。然而,我們有機會發現這位朋友實際上因為一些未知的原因而忽略了自己。這樣,我們便需要對自己目前的經歷富有同情心,透過提供自己最需要的東西來照顧自己。例如,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感覺被拒絕也沒關係,並向其他朋友尋求支持和關心。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無可避免地經歷負面情緒和挑戰。透過專注當下和覺察自己在認知扭曲、擔憂和成見,我們將更有能力培養對他人和環境的連繫。儘管東京奧運會已經順利落幕,我們仍然可以用愛和希望延續人類團結的精神。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只是單純地聊天嗎?

儘管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在香港變得愈來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是心理治療。許多人都會對心理治療有疑問,例如「為什麼我需要付款給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與朋友討論自己的問題又是否達到一樣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療我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嗎?」;「是不是只有瘋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要解答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心理治療不是什麼。

苦難的兩枝箭

每個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無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傷的心理痛苦。相信沒有人會否定他們曾經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那些無可避免的痛苦時顯得如此平靜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卻在面對痛苦時變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擁抱無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過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診斷患病前也一直恆常地規鍛煉身體。四十多歲的她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穩定的事業,亦沒有太多的工作壓力,患上癌症是的確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療的過程為她帶來不少創傷,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令她變得虛弱,體重亦明顯減輕,身體出現惡化的情況。經過多個月以來的治療,她的情況得以舒緩,可以逐漸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緩後,她覺得新的生活模式變得難以適應。她還認為自己因為患病而變成一個有缺陷的人,經歷無比的沮喪。由於她可能無法回復以往豐富而積極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恥。此外,即使與腫瘤科的醫生會面跟進情況,亦會讓她經歷高水平的焦慮。事實上,患上癌症後的她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她,時光無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過上往日的生活,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靜的心態來接納和適應這個新的「自我」?她要怎樣做才能繼續過著快樂和滿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