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培養對創傷敏感(trauma-sensitive)的環境的重要性

從過往的研究發現,在不同國家中約有50-70%的人口曾至少經歷過一次童年逆境經驗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童年逆境經驗包括身體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父母忽視、父母或其中一方缺席、父母或其中一方患有精神疾病或遭受欺凌等。正因為童年逆境經驗是這樣普遍,可以理解的是很多成年人可能會因此而受各種心理問題所困擾。然而,由於缺乏對培養創傷敏感環境重要性的覺知,他們當中很多人會在人際關係、工作和其他領域中遇到問題。當缺乏這種覺察時,曾經經歷童年逆境經驗的成年人可能會因為對周圍環境缺乏安全感、同理心和信任,繼而遭受進一步的創傷。對於組織或學校來說,如何創造一個對創傷具備敏感度的環境? 

由於很多有童年逆境經驗的成年人都非常敏感,不安全的環境會為他們帶來焦慮和恐懼。除了人身安全之外,他們亦需要一個能在情感上感到安全的環境。也就是說,在這個環境下,他們應該要感到被尊重和接納。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無需擔心被批判或傷害。譬如,一位曾經遭受職場欺凌的員工應該能夠表達他或她的擔憂和需求,不必害怕受到批評或面臨負面後果。

要建立對創傷敏感的環境需要進行有效且有同理心的溝通,從而建立信任與透明度。此外,面對曾經經歷童年逆境經驗的成年人,其他人(如老師、上司或治療師)在行動和反應上亦需要保持一致性。舉例來說,治療師應該清楚地向曾經經歷童年逆境經驗的成年人解釋治療計劃,並獲取對方的知情同意。如果沒有這樣做的話,可能會對彼此之間的信任和透明度帶來負面影響,如產生誤解和溝通不良。事實上,上司和老師對員工和學生作出過早的判斷是很常見,這也可能導致自我實現預言相關的問題。例如,如果上司因為不信任而持續不斷地測試他的下屬,那麼當該名下屬覺得上司因為信任問題而測試他時,他的行為可能就會符合了上司的預期。

另外,在環境中為曾經經歷童年逆境經驗的成年人提供選擇和控制感也是很重要的。例如,一個接受心理治療的求助人應該有選擇不同治療方法的機會。在這樣的環境下,重要的是促進雙方的協作。以此為例,治療師應與這位曾經經歷童年逆境經驗的求助人合作制定治療目標和計劃。

有時候,曾經經歷童年逆境經驗的成年人可能有著特別的需求和偏好。對於上司、老師和治療師來說,了解他們對外界環境的需求和偏好的差​​異是很重要的。譬如,這些成年人可能需要更多平靜和安靜的空間。事實上,某些聲音、燈光或氣味可能會引發他們的創傷反應。 如果能夠建立對創傷敏感的環境,培養對調整環境的覺察,將更有機會減少引發他們的強烈反應,有助調節他們的情緒。

在講求透過多元和包容建立和諧社區的趨勢下,培養對創傷敏感的環境對於整個社會的福祉尤關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社交圈子中的冷漠可能與發展時期創傷有關

我很多求助人也有著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有些是很成功的專業人士或商人,他們具有足夠的社交技巧及能夠與其他人相處融洽。有些則是傾向迴避與他人接觸,甚至完全斷絕社交聯繫。表面上,有社交焦慮的人會傾向在某些社交圈子中疏離自己,亦非常害怕別人對自己作出負面評價。他們傾向認為別人對他們的社交表現寄予很高的期望。他們在社交聚會後常常感到非常疲倦,及後亦需要一段長時間休養。

電影《靈魂奇遇記》的反思——「自我」真的存在嗎?

相信不少已經看過《靈魂奇遇記》這齣動畫的人都覺得它十分有啟發性及令人感動。故事主角Joe Gardner一直渴望成為爵士樂的表演者,當他在試鏡中被爵士樂傳奇人物Dorothea Williams選中成為表演樂手後,因過度興奮而意外地掉進馬路的深坑。Joe的靈魂最終出現在「投胎先修班」,他在那裡遇到了22號,22號是一個對地球生活完全沒有渴望和沒有生命火花的靈魂。在22號和Joe一起回到地球尋找火花和渴望的旅程中,Joe成功與Dorothea Williams一起進行了演奏。可是,他卻發現原來實現了自己的長期願望後,並沒有什麼特別事情發生及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相反,22號利用Joe的身體經歷了一趟短暫的旅程,超乎想像地享受地球上的所有瞬間和經歷,激發了他對生活的慾望和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火花。

奧運會提醒我們與世上眾生的連繫

相信不少人近日都十分享受觀看奧運會各項的比賽項目,而東京奧運會亦在8月8 日順利閉幕。在閉幕禮上,各國的選手都在台上一起慶祝,提醒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是相互依存的個體。在奧運會的十六天裡,我們都樂於支持代表自己國家或地區的選手。當我們觀看比賽和閱讀比賽舞台背後的感人故事時,透過欣賞人性、愛和希望,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彼此之間增強了連繫。除了慶祝自己國家或地區的獎牌得主獲得成功外,我們也對那些沒有在賽事中取得勝利的參加者表示同情和支持。這些選手即使沒有贏取比賽,但是在過去的五年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來參加今次的奧運會。我們如何能夠繼續培養這種與世界上眾生和現實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