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我可以治療我的家人或朋友嗎?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經常因為心理健康、人際關係和其他問題(例如工作壓力)向我作出諮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時有人向我作出請求,希望我為他們的伴侶或密友進行正式的心理治療。我通常會禮貌地拒絕他們的請求,並盡力轉介有類似背景的專家為他們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為什麼在提供心理治療時保持適當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麼例外的情況下,心理學家能夠同時與某人建立多重關係?

作為註冊的臨床心理學家,我們需要謹守專業操守。根據大多數心理註冊機構的道德守則,治療師應該避免和服務對象建立多重關係。治療師與服務對象在進行心理治療的期間,可能存在多重關係包括社交或業務關係,而為朋友或家人提供心理治療服務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如果臨床心理學家與服務對象建立了多重關係,他或她需要承擔自己與服務對象之間關係受到影響的風險,治療關係會因為治療師的自身利益受到影響。在心理治療當中,治療師會以求助人的福祉為最優先,他或她不應該利用服務對象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例如當治療師利用心理治療時間談論個人問題,或與另一個求助人談論另一位客人的私事,都可能會違反道德標準。如果治療師要求客戶為他或她工作,例如共同進行一些工作計劃,這也可能是一個問題。

倘若臨床心理學家與服務對象之間存在多重關係,則有可能無法在心理治療中保持客觀性。即使他或她盡最大努力保持客觀性,服務對象也可能無法做出回饋。事實上,當客觀性被損害時,治療效果有可能會大受影響。例如,如果治療師與求助人原本在朋友關係上發生衝突,他也許未能專業地分析求助人所面臨的問題。

在治療師和服務對象的多重關係中,彼此之間的權力差異是令服務對象被剝削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為臨床心理學家具有專業地位和對服務對象的個人了解。除此之外,服務對象處於比較脆弱的狀態,在情感上依賴治療師並希望得到心理上的療癒。在多重關係中,治療師可能有機會可以利用到服務對象的個人資訊來增加自己的個人利益。當權力不平等時,服務對象的個人利益會被剝削。被剝削的服務對象的心理健康和利益可能會受到損害,便對其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實際上,要避免建立多重關係的道德準則並不是非黑即白,有些特殊情況是例外並可以接受的。例如,如果那位臨床心理學家是該地區唯一可以提供某種專門治療的人士,那麼建立多重關係是有可能的。另一個例子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向在相同地區中的另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尋求心理治療。在這種情況下,治療師需要確保與求助人處理有關保密性、知情同意和跨越界限的問題。

心理治療對那些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是一趟重要的旅程。大眾需要對如何選擇具有專業資格的臨床心理學家有一定的知識,才能滿足治療的需要及避免與治療師建立多重關係或承受被剝削的風險。公眾應該選擇已在公認的專業機構具有註冊資格的臨床心理學家,才能維護個人利益並獲得優質的心理治療服務。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兒童時期的人際創傷的心理治療

在我心理治療服務中,比較常見的求助者是經歷人際創傷而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士。很多臨床問題,包括臨床完美主義、依附問題、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機會與求助者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創傷經驗有關。一段健康的母嬰關係能夠促進小孩安全型依附的發展,媽媽能夠敏銳地對嬰兒發出的訊號作出反應,在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以中庸之道來尋找「我是誰」

也許很多人在一生中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在我的求助人當中,不論是青少年、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但他們卻不知道答案。我的職業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別人對我外表的評價來定義自己?抑或我腦海裏的思想就是我?

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購物狂,即使已經負債纍纍,仍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衝動。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會去購物,並經常沉迷瀏覽網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裝、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場,都會有所收穫,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事實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顏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會每天查看那些網上商店的最新庫存,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到實體店試身並購買。她的購物狂行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與男友的關係,因為債台高築而無法為籌備婚禮而儲蓄。為什麼她明明意識到自己購物狂的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仍然忍不住繼續瘋狂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