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觀點取替和以整全角度的思考如何有助我們培養幸福感?

在人際關係中,人們都會普遍地把對方視為「好」或「壞」。對某些人來說,當發現自己的密友有缺點時,他們會認為這是無法接受的。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發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當著其他朋友面前說自己的不是。她認為這位朋友沒有把她當作最好的朋友,並且背叛了她。於是,她決定疏遠這位朋友,以及在那個共同的社交圈子中逐漸弧立自己。我的這位求助人無法從不同的角度和整全的模式來感知現實,事實上,她運用了二分法的思維,只能夠分析當前情況的其中一部份,沒有以整全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她的二分法思維和原子分析令她難以培養上豐盛的人際關係和發展成功的事業。她如何能夠學習新的思考模式來增強生活中的幸福感?

首先,這位求助人需要明白在不同的場景或不同的人士,都是存在兩極性(polarity)。對她來說,她需要學習在同一個情況或同一個人身上,總有「好」與「壞」存在。例如,她最好的朋友可能在別人的面前說了她負面的評價,但這位朋友可能在其他的情況下也有機會對她作出正面的評價。事實上,在她最好的朋友的心目中,嫉妒或和欽佩的感覺是可以同時存在的。在某些情況下,她的朋友可能會為我的求助人在職業生涯中獲得成就而感到自豪。但是在另外一些情況下,這位朋友可能會妒忌我的求助人獲得成功,便把一些負面特質歸因於我的求助人。

其次,我的這位求助人需要培養一種從整全角度看起來事物的心態,這對她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事實上。與其把事物獨立地看待,她需要了解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繫的。當她孤立地解釋那位好朋友的行為或反應是不完整的,沒有充分地考慮到其他的因素。這種原子化的分析實際上阻礙了她看清事物的現況,以及扭曲了她對現實的看法。譬如,我的求助人可能在過去曾經不禮貌地對待那位最要好的朋友,才導致對方妒忌她。此外,她亦有機會在社交平台不停地自吹自擂自己的生活有多好,沒有考慮到這些行為有機會讓其他人感到嫉妒或不愉快。結果,她的好友與其他朋友在社交聚會中評論她的行為時,便作出了一些負面的評價。透過以整體的方式看待事物,我的求助人可以意識到她自己是如何促成好友的行為。

最後,我的求助人亦需要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是會不斷地變化和發展。在任何的情況下或對於任何人來說,不同的因素時時刻刻都在產生相互作用。因此,在在任何情況或個人中,她都不可能以穩定或僵化的性質來進行分析或闡釋。由於她只能夠看到部份的情況,在有限的角度下便難以分析整體的狀況。她需要明白任何事物或個人都會不斷變化的重要性。事實上,她和那位好友的關係也會因為不同的因素而不停變化,包括個人的心理健康或職業狀況等。

我們可能習慣以二分法或原子論的方式來分析或解釋當前的情況或身邊的人,假如我們渴望從生活中培養幸福感,便需要採取另一種的方式,以多角度和整全的模式來看待事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兒童時期的人際創傷的心理治療

在我心理治療服務中,比較常見的求助者是經歷人際創傷而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士。很多臨床問題,包括臨床完美主義、依附問題、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機會與求助者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創傷經驗有關。一段健康的母嬰關係能夠促進小孩安全型依附的發展,媽媽能夠敏銳地對嬰兒發出的訊號作出反應,在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從更廣泛的意義理解香港人身份認同的發展

自1997年以來,香港人面對這個城市不同方面的變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對的事情時,都會問我有關身份及其發展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身份呢?如何能夠概念化一個人在生命中的身份發展?當我們把「香港」稱為自己的家鄉時,可能會透過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獨特的敘事來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對這個城市中一些可以預見的變化時,可能擔心會因此而影響正在處於不同生活階段的香港人的身份發展。事實上,對於香港人這種特殊身份的改變仍然充滿很多不確定性。如果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研究身份發展的概念,便有機會意識到任何身份發展都存在許多個人上的差異。

面對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奇異博士》描繪了一位富有而著名的神經外科醫生的「英雄之旅」,這位醫生就是傲慢的奇異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雙手受到創傷,令他無法進行手術。在尋求治療雙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瑪泰姬(Kamar-Taj) 尋求巫師的幫助。經過巫師和古一的培訓,奇異博士的雙手康復了。奇異博士決心踏上保護地球的旅程。根據美國文學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說法,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這是一段尋求真實自我的旅程,我們能夠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偉大的事情,從而獲得內在的滿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