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精明能幹的人也有機會戴著微笑抑鬱的面具

當我們看到有人突然在毫無預兆下自殺,可能會感到非常震驚。通常,這些人或許在別人面前總是表現得開朗、善於交際和能幹。然而,在這些表面形象的背後,他們可能正在經歷抑鬱和焦慮情緒,或是對自我和他人產生負面的認知。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最近發現他被一位很好的朋友背叛。在沒有直接對質的情況下,我的求助人開始疏遠對方,並減少恆常地與對方見面。可是,他的這位朋友卻不斷散播一些有關他的負面謠言,促使在他們的共同朋友圈中的有人對我的求助人產生誤解。結果,他逐漸地被這些朋友孤立,更因為自己沒有做過任何事但被這樣對待而感到委屈。我的這位求助人是一位精明能幹的紳士,一直有著非常積極正面的個性,並確信自己需要一直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事實上,即使被其他朋友誤解和冤枉,他也認為自己需要積極參與社交活動。但是,他的內心深處卻感到沮喪和孤獨。他認為沒有人理解他,開始產生自殺的念頭。

這位求助人的抑鬱傾向被掩飾起來,也就是人們常稱的「微笑抑鬱症」。患有微笑抑鬱症的人可能擔心,如果他們表現出抑鬱和悲傷的情緒,只會為身邊的人帶來負擔。這些人亦有機會具備完美主義的特質,導致他們覺得抑鬱是軟弱的表現。事實上,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抑鬱狀態,渴望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有時候,人們可能受到社交平台上對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描繪所影響,很容易覺得自己是唯一經歷抑鬱情緒並感到被孤立和孤單的人。微笑抑鬱症的風險之一是自殺風險較高,因為患上的人大多都是高功能的人,他們更有能力執行企圖自殺的計劃。對於那些從表面看來很正常但或許因壓力和逆境而感到抑鬱的人,我們可以如何提高警覺?

如果我們懷疑身邊的某人可能患有微笑抑鬱症,可以嘗試觀察一些不太顯著的跡象。譬如,這個人的體重或食慾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或是留意到他或她對以前喜歡的活動不再感興趣。有時候,我們亦有機會觀察到這個人變得容易煩躁和激動。如果是這樣的話,勸導這個人諮詢心理學家進行正式評估和治療是非常重要。

對於那些一直習慣在別人面前展現「最好的自己」的人來說,培養自我意識是很重要的。當我們在大部分時間長期扮演著表面形象的角色時,就可能會相信它反映了我們真實的身份。我們可以透過練習靜觀來覺察自己不斷變化的思想、感受和情緒。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也許能夠意識到在自己開朗、善於交際、能幹的性格的深處,可能藏著一個未被照顧到的抑鬱部分。適時放下我們的面具,以及接觸自己真實感受有助我們連結自己的內心,這是很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並擁抱自己脆弱的一面。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天能》與童年時期創傷的反思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電影《天能》,你可能會知道有關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夠令物體反轉並隨時間向後移動。在電影中,主角的任務是阻止使用演算機來逆轉整個世界,假若演算機的演算法被啟動,相信必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世界亦會被毀滅。事實上,如果可以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演算法,我會想把它用於逆轉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時期創傷經歷。

如何在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響下努力地回復正常的生活,由於香港的受感染個案減少,不少人都恢復過去喜歡從事的活動,譬如健身活動和瑜伽課程等等,並開始籌備實體的社交聚會。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例如失業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擾。結果,這些人可能無法恢復以往喜歡的某些活動,他們如何在當前的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們的朋友很少主動找他們聊天或聚會,他們認為自己的朋友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聯繫他們,往往都是打算尋求幫助或支援才會聯絡自己。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對於朋友來說並不重要,像俗語所說的「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朋友沒有把自己放在較優先的位置。在這個重視網絡通訊的時代,人們是否會傾向疏遠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才聯繫別人?抑或是我那些經常被朋友忽視的求助人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