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移民的挑戰──勇氣令我們變得更強大

在最近兩年,愈來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慮移民到其他國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時都會有朋友與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計劃,甚至有些朋友在沒有任何準備下便離開了。不同年齡層的人如果在缺乏規劃和社會資源下移居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也許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例如,年輕人可能會有經濟上的壓力,擔心自己在外國沒有穩定的工作來維持生計;中年人可能需要放棄原本安穩的生活而離開家鄉,除了為子女適應新的成長環境而擔憂,又要考慮是否帶同年長的父母移民而煩惱。

作出移民這個決定需要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無疑令人感到焦慮。事實上,當一個人移民到另一個國家生活時,可以預見一定的困難和逆境。其中一個例子是有可能會受到不平等的對待或是被歧視。如果情況嚴重的話,有些人可能會在社交場合(例如學校和工作的地方)被他人欺凌,導致情緒困擾及經歷創傷。面對這些逆境,人們難免會感到恐懼。這種恐懼可能與他們缺乏克服挑戰和應對困難局勢的自信心或對於逆境所帶來災難性後果的預期有關。

在經歷了挑戰或逆境後,我們是否有機會進化,成為一個新版本的自己?首先,當我們在面對困難和逆境時,我們需要接受有關的焦慮和恐懼,並運用勇氣來應對這些負面情緒和不同的情況。就好像我曾經處理一個非常複雜和困難的個案一樣,我不試圖擺脫恐懼,反而透過擁抱我的恐懼來勇敢地面對那位求助人。第二,當我們願意勇敢地面對挑戰時,下一步就是為應對逆境做好充分的準備。進行靜觀練習就是其中一個有效令自己紮根和安定心神的方法,好讓我們為準備面對困難的情況時作好準備。

第三,在面對逆境時,我們可以嘗試以一顆自我慈悲的心來接受任何不舒服的感覺。 自我慈悲對每一個人都十分重要,因為能夠讓我們明白作為人類的局限性,培養對生命中所發生的事情的接受感。其中一種能夠幫助我們的方法就是在經歷挑戰或是困難的局面後,為自己安排一些休息和放鬆的活動。第四,當我們的情緒穩定下來後,便從逆境中反思和獲得意義,促進個人成長。我們運用勇氣來面對挑戰和逆境的過程中,會把自己內在的力量進一步發展。憑著不斷增強的內在力量,我們將更有能力面對更高水平的挑戰和困難。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移民會是人生中一個重大的挑戰。當考慮作出這個決定時需要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更需要為可能出現的逆境作好心理準備。如果你目前就需要遷移而感到恐懼和焦慮,可能需要透過接觸這些感覺而不是傾向逃避。勇於面對眼前的挑戰意味著要克服恐懼,並好好裝備自己來準備應對各種困難。事實上,無論有沒有移民的計劃,我們都需要勇於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並為可能的進化和發展做好準備。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當你在目前的工作中承受沉重的工作量、受到職場欺凌和面對很多不合理的要求,並因此而感到陷入困境時,該如何是好?

儘管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是當今社會普遍的價值觀,但仍然有不少人覺得自己被困於工作中,因工作量和人際關係問題而承受巨大的壓力。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任職於一間跨國公司,她告訴我她的工作量重得不可理喻。她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三時,隔天早上七時又再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她一直承受著莫大的壓力,她的直屬上司對她的負擔幾乎沒有同情心,更不斷地向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以達到公司的目標。我的求助人不但要盡力滿足上司要求,還要管理七位團隊成員,當中部分成員工作態度惡劣,時常表現得非常不合作。除了面對使人透不過氣的工作量和無理的工作要求,她還遇上辦公室的政治和貶低女性等職場問題。每當她升職或獲得巨額獎金時,就會被男同事嘲笑她必定是和高級主管睡在一起才得到「優待」。另外,她還經常遭受同事們暗示她不要有生育的打算。她也曾親眼目睹那些有小孩的女同事被邊緣化並且進一步受到欺凌。然而,她覺得自己被困於目前這份工作,因為她需要在經濟上支持她的父母和兄弟姊妹。她希望能夠盡快儲存足夠的金錢提早退休,這樣就能夠不再在這種有毒的工作環境中工作。面對現在的處境,她能夠做些什麼?

曾經經歷童年創傷的人,如何學習建立信任?

今天,我步行至港鐵站去上班的途中,看到一位女士在街上遛狗,那隻狗似乎是被救援並收養的。與此同時,另一位老太太推著手推車正向他們走近,那隻狗不願意繼續跟著女主人散步。牠看起來非常害怕,擔心前方可能有威脅。儘管和主人一起散步,但牠還是不相信自己在街上是安全的。狗隻被前主人虐待後變得難以信任一般人是很普遍的現象。事實上,與遭受虐待的狗類似,曾經經歷童年創傷的人也被發現很難信任他人。他們有機會不信任任何人,或是與所有人保持一定距離。相反,部分人可能會錯誤地相信那些操縱或虐待他們的人。

培養對創傷敏感(trauma-sensitive)的環境的重要性

從過往的研究發現,在不同國家中約有50-70%的人口曾至少經歷過一次童年逆境經驗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童年逆境經驗包括身體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父母忽視、父母或其中一方缺席、父母或其中一方患有精神疾病或遭受欺凌等。正因為童年逆境經驗是這樣普遍,可以理解的是很多成年人可能會因此而受各種心理問題所困擾。然而,由於缺乏對培養創傷敏感環境重要性的覺知,他們當中很多人會在人際關係、工作和其他領域中遇到問題。當缺乏這種覺察時,曾經經歷童年逆境經驗的成年人可能會因為對周圍環境缺乏安全感、同理心和信任,繼而遭受進一步的創傷。對於組織或學校來說,如何創造一個對創傷具備敏感度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