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為什麼我們在童年時期所發展的核心信念如此頑固?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當發現沒有人注意自己或朋友沒有邀請她出席聚會時,便會確信自己沒有人愛和沒有價值,她亦因此而常常感到沮喪。她在生活上傾向執著於一些次要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往往會引發起她各種負面的想法,例如別人都不喜歡她或孤立她等。譬如,當她的同事告訴她他們有自己的午餐聚會時,她便會認為自己被孤立,甚至認為對方是刻意排斥自己。此外,當她的朋友要求她為自己做事時,即使她內心深處不想這樣做,但是她仍然會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取悅他們。事實上,她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朋友的尊重、愛護和關心,以至於很難向他人說「不」。另一方面,她低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應該別人珍惜的正向特質和強項。為什麼她對自己不配被愛和沒有價值的核心信念如此頑固?

我們對自己、他人和世界的信念是從童年時期與重要人物(大多是主要照顧者)互動而開始建立,這些信念是透過一些內部和外部反覆思考的模式逐漸發展。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在我們童年時一直批評我們十分醜陋,我們便會擁有「我很醜陋」的信念,並反覆地獲得父母的認可。更重要的事,我們一生中可能在腦海中重覆地出現這些想法。例如,當我們認為自己十分愚蠢並且考試不合格時,便會傾向確認自己的信念,忽略了其他與信念存在矛盾的證據。如果我們重覆利用自己的負面信念來過濾我們的世界,這些信念會因為我們的反覆確認而變得愈來愈強大。簡單而言,如果我們以某種方式思考自己、別人和自己的世界越多,我們便會越相信它。

當一個信念形成時,我們會傾向於尋找證據來證實它,而忽略了反駁的證據。這就是人類常見的認知偏誤的其中一種——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例如,當一名營業員在業務過程中失去了一位客戶時,如果這個人的核心信念是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人,便會把失敗歸咎於自己的能力。但是,這位營業員會摒棄或忽略其他的反證,譬如當另一位客戶滿意地向他或她購買產品,別人也有機會把這次交易視為運氣好或偶然發生的事情,沒有重視其良好的銷售技巧和擁有足夠的產品知識。

除此之外,人類普遍地會更加關注有關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負面信息,這就是消極偏見(negativity bias)。人們都會傾向優先關注負面的資訊,而非正面的資訊。這個現象便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多的媒體都很少報導正面新聞,因為人們總是對因為人們往往對負面新聞更感興趣。當我們閱讀一篇關於某位名人的正面報導時,我們有機會很快就忘記了這篇報導的內容。然而,當我們閱讀有關某歌手犯罪或婚外情的報導後,往往都會印象深刻。事實上,背後的原因是與人類的生存機制有關。由於我們需要為面對威脅時作出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作好準備,因此我們不得不關注於負面的訊息。在童年時期,我們會更關注主要照顧者對我們的評價或批判,因為我們需要完全依賴他們。

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他人和世界形成了不同的核心信念,而這些信念就像是我們感知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有色鏡片。儘管我們可能無法完全擺脫這些偏見,但是仍然需要學習覺察和了解這些核心信念如何影響自己的感知和生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兒童時期的人際創傷的心理治療

在我心理治療服務中,比較常見的求助者是經歷人際創傷而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士。很多臨床問題,包括臨床完美主義、依附問題、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機會與求助者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創傷經驗有關。一段健康的母嬰關係能夠促進小孩安全型依附的發展,媽媽能夠敏銳地對嬰兒發出的訊號作出反應,在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從更廣泛的意義理解香港人身份認同的發展

自1997年以來,香港人面對這個城市不同方面的變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對的事情時,都會問我有關身份及其發展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身份呢?如何能夠概念化一個人在生命中的身份發展?當我們把「香港」稱為自己的家鄉時,可能會透過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獨特的敘事來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對這個城市中一些可以預見的變化時,可能擔心會因此而影響正在處於不同生活階段的香港人的身份發展。事實上,對於香港人這種特殊身份的改變仍然充滿很多不確定性。如果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研究身份發展的概念,便有機會意識到任何身份發展都存在許多個人上的差異。

面對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奇異博士》描繪了一位富有而著名的神經外科醫生的「英雄之旅」,這位醫生就是傲慢的奇異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雙手受到創傷,令他無法進行手術。在尋求治療雙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瑪泰姬(Kamar-Taj) 尋求巫師的幫助。經過巫師和古一的培訓,奇異博士的雙手康復了。奇異博士決心踏上保護地球的旅程。根據美國文學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說法,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這是一段尋求真實自我的旅程,我們能夠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偉大的事情,從而獲得內在的滿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