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為什麼患上抑鬱症的人無法停止反芻思考?

面對生活上不同的困難、挑戰或危機時,大多數人都會進行反芻式思考,這是非常常見。例如,當面臨突然被解僱、需要與一個經常挑釁別人的人會面或摯親突然離世的時候,我們可能難以控制自己不停地反覆思考相關的事情。事實上,這種思考有助我們制定策略、計劃如何應對挑戰和接受自己的損失,亦是讓我們增強對事情的理解或尋求解決問題方案的一種方式。然而,如果我們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或未能放棄那些無法實現的目標,便有機會因過度反芻思考而無法擺脫糾纏於問題或事件的惡性循環。

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持續受到慢性的輕度抑鬱情緒所困擾,傾向反芻思考自己開始寫論文的拖延問題。她習慣不停地批評自己的拖延行為,並反覆地思考如果她未能寫出完美的論文的後果,如遭受他人的恥辱。她一直對自己的學業成績抱有不切實際的高期望,她告訴我:「我想在班中獲得一級榮譽的同學當中排第一。」由於她就讀於世界排名很高的大學,她的目標是很難實現。她對失敗的恐懼導致她出現嚴重的拖延行為,並經常反覆思考自己的自我批評和可能會發生的災難性後果。此外,她亦沒有考慮過放棄自己那些不切實際的崇高目標。結果,她的反覆思考變成了一種逃避去應對的方法,藉此避免面對因沒有考上排名第一而需要面對實際的風險。她越是不放棄自己的目標,就越是不斷地思考所有可能的後果,像是被同學羞辱未能考獲全班第一。

這個例子說明了反芻思考可以是一種迴避的方式。對於那些以反覆思考來尋求具體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的人來說,這種做法可能不會被視為迴避,因為它有機會促使他們進一步進行規劃和作出行動。相反,那些以抽象和具評估性的思維來進行反覆思考的人,他們的做法是不具適應性和欠缺生產力。以上述那位求助人反覆思考自己有機會面對的羞辱為例,她認為自己如果未能考獲第一名,便是一個失敗者。她更有可能因為陷入這種思考中而無法提出具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或行動計劃來開始撰寫她的論文。鑑於她習慣反芻思考,很有可能會陷入慢性輕度抑鬱情緒。當她思考得越多,開始寫作的可能性就越低,導致她陷入抑鬱情緒和拖延模式的惡性循環。

迴避只是抑鬱症患者持續反芻的潛在功能之一,如果你認識的人似乎因迴避而陷入反覆思考,那麼他或她嘗試反思那些不切實際的期望和不願放棄的取態是有益的。例如,這個人可以嘗試問問自己:「我所制定的標準是否高得離譜?」或「我的目標不切實際嗎?」等。如果答案是「是」的話,很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問自己這些反芻思想能否促進實行有用的決定或計劃。如果不能,我們或許需要嘗試放下它們,並制定一些具體的計劃和可行的解決方案。同樣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學習面對現實,放棄那些對自己不切實際的高期望。

要走出自己持續反覆思考的循環,的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於那些難以擺脫這種思考模式的人來說,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是恆常地進行靜觀練習。事實上,靜觀的不帶批判和全然接受的態度亦有助人們放棄無法實現的目標和不切實際的期望。如果你或你的親人一直無法擺脫反芻思考,尋求專業幫助可能會有所幫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只是單純地聊天嗎?

儘管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在香港變得愈來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是心理治療。許多人都會對心理治療有疑問,例如「為什麼我需要付款給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與朋友討論自己的問題又是否達到一樣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療我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嗎?」;「是不是只有瘋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要解答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心理治療不是什麼。

苦難的兩枝箭

每個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無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傷的心理痛苦。相信沒有人會否定他們曾經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那些無可避免的痛苦時顯得如此平靜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卻在面對痛苦時變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擁抱無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過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診斷患病前也一直恆常地規鍛煉身體。四十多歲的她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穩定的事業,亦沒有太多的工作壓力,患上癌症是的確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療的過程為她帶來不少創傷,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令她變得虛弱,體重亦明顯減輕,身體出現惡化的情況。經過多個月以來的治療,她的情況得以舒緩,可以逐漸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緩後,她覺得新的生活模式變得難以適應。她還認為自己因為患病而變成一個有缺陷的人,經歷無比的沮喪。由於她可能無法回復以往豐富而積極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恥。此外,即使與腫瘤科的醫生會面跟進情況,亦會讓她經歷高水平的焦慮。事實上,患上癌症後的她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她,時光無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過上往日的生活,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靜的心態來接納和適應這個新的「自我」?她要怎樣做才能繼續過著快樂和滿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