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我們傾向把自己認為不可接受的部分排斥到他人身上

我其中一名求助人最近向我表示他的客戶對他的工作日程安排表現出不信任,並認為他正在操縱她。事實上,我這位求助人是一位非常誠實和值得信賴的專業人士,亦是一位稱職的從業人員。他告訴我,幾乎所有他的客戶都欣賞他的專業精神,對於有少數的客戶不信任他時,他感到非常疑惑,因為實際上他是全心全意地幫助所有客戶。有趣的是,這位專業人士擔心自己在實踐工作期間可能犯下錯誤,導致少數的客戶產生不信任。這真的是因為他作出了不當的行為,抑或是那些客戶的內部正在發生一些事情?

我們可以嘗試以Melanie Klein所提出的精神分析概念來解釋上述提及的現象。她指出人們傾向於推翻自己無法接受的東西,並歸咎於他人。這個過程稱為投射性認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以我那位求助人的情況來說,那些傾向於不信任他的少數客戶通常具有完美主和自我批判的傾向。他們可能在生活上取得某些成就,但仍然會覺得自己是不足和不夠好,因為這些人非常努力地追求完美。鑑於我的求助人態度謙虛,有機會很容易被選為投射性認同的目標。事實上,他的部分客戶來自生活非常寬裕或社會地位顯赫的家庭,或許無法接受自己的不足。當這不信任被投射到我的求助人身上時,他會突然質疑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這種自我歸因可能是一個投射性認同的過程,他在這個過程中接受那些投射到他身上的東西。事實上,這有機會是他那些客戶的內在過程,他們試圖排斥那些他們自己不能接受的方面。

投射性認同是一個潛意識的過程,進行投射的人或許未能覺察到自己正在把自己不可接受的方面投射到他人身上。譬如,當一位公公對媳婦在和他共進午餐時穿著顏色鮮艷的衣服,感到非常不滿。他批評她穿得過於浮誇,而且又吵又囂張。在後來的一次家庭聚會中,這位公公自己也穿了紅色,並沒有意識到他有時也穿得很鮮豔。然而,那位媳婦在那次被公公批評後,覺得自己在家中是一個不夠好的人。對於這個例子中的公公和媳婦來說,他們二人都未能意識到這個投射的過程。這種反覆的循環更有機會導致家庭關係的長期破裂。

如果一個人能夠學會對自己的投射保持覺察,以及包容對自己未能接受的方面所產生的不舒服感覺,他或她將能夠把專注力放回自己身上,並視其他人在整體上是有好有壞的。這樣,這個人就能更加接受好與壞的品質並存在別人身上。在上述的例子中,如果我的求助人的那些少數客戶能夠收回他們自己不可接受的方面,也許能夠發現我的求助人沒有試圖操縱他們。當然,這對他們或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亦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洞察力才能踏上旅程跨越障礙。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知道這是一個常見的潛意識過程,也許我們在部分人際關係中亦會出現這些情況。難以面對自己不能接受的方面並感到痛苦是人類共同性,我們每個人實際上都總會有些不願意接受的部分,並希望排斥它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療的療程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擁有自戀型人格性格特質及衝動控制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經常發脾氣的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動尋求心理治療。經過幾節的會面後,他開始對導致自己脾氣爆發的自動化認知謬誤有初步了解。由於他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問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問題。事實上,這是一條求助者經常問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期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快速地解決。

以中庸之道來尋找「我是誰」

也許很多人在一生中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在我的求助人當中,不論是青少年、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但他們卻不知道答案。我的職業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別人對我外表的評價來定義自己?抑或我腦海裏的思想就是我?

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購物狂,即使已經負債纍纍,仍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衝動。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會去購物,並經常沉迷瀏覽網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裝、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場,都會有所收穫,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事實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顏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會每天查看那些網上商店的最新庫存,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到實體店試身並購買。她的購物狂行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與男友的關係,因為債台高築而無法為籌備婚禮而儲蓄。為什麼她明明意識到自己購物狂的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仍然忍不住繼續瘋狂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