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憂鬱情緒可能與我們一直試圖追求幻想有關

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某種成就。例如, 一位學生會渴望自己日後能夠成為醫生,一位女士希望能夠在三十歲之前結婚生子,一位男士想成為億萬富翁等。儘管有些人意識到追求這些事物或許會妨礙他們建構內心的平靜,但是他們仍會選擇極力爭取獲得解脫或啟發。事實上,有時候僅僅追求解脫或覺悟可能會使人沮喪。一個人越是努力去達到這些特殊的狀態,就越難實現相關的目標。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立志成為一名醫生,當他第一次嘗試申請入讀大學的醫學院時卻被拒絕了。他因而變得非常沮喪,並對自己的未來感到非常絕望。在進行過數節的心理治療後,他最後選擇修讀藥劑學。當他獲取藥劑學學士學位後,他又再次申請修讀醫學學士學位。這次他被大學錄取,因為他在修讀藥劑學的期間刻苦地學習,最後獲得一等榮譽的成績。然而,當成功考進醫學院後,他卻再次陷入憂鬱。因為他發現班上聰慧的同學實在太多,他根本永遠也無法成為班中的尖子。由於持續出現反覆的抑鬱情緒,他最終勉強地從醫學院畢業,無法如他所願成為腦神經科的專家。結果,他感到更加抑鬱並經歷更強烈的負面情緒。他曾向我提及,他想獲取執業醫生資格及成為腦神經科的專科醫生好比嘗試追逐及捕獲彩虹——他可以看到目的地,但實際上永遠也無法到達那裡。

擁有抱負是很多人努力工作和保持活力的動力來源,這是我們力爭上游和追求目標的正向方面。然而,如果我們只懂執著於實現這個目標而忽略生活其他的東西,也許最終會使我們感到無比痛苦。我們有機會無法達成目標,也有可能在追求的過程中感到非常緊張和沮喪。當人們試圖在生活中獲得徹底的解放或覺醒時,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現象。例如,部分學習冥想的人可能會希望通過嚴守紀律和持之以恆的練習來完全消除日常生活中的慾望和需求。如果他們試圖透過冥想獲得某種道德獎勵或高水平的覺醒,或許會感到失望,因為這就如追逐和捕捉彩虹一樣。假如我們過度沉迷於自己所追求的事物,就可能傾向把我們的目標和願望理想化。那些希望透過冥想得到覺悟的人或許抱著很高的期望,但終極真相是在冥想時我們需要放下對覺悟的幻想。我們在冥想的期間只是坐著及注意自己的呼吸,只有不再追求覺醒並單純地冥想時,我們才能在捕捉彩虹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自我」。這樣,我們就可以欣賞彩虹,而不需要追逐和捕捉它。

對我上述的那位求助人來說,令人鼓舞的是他仍然能夠實現成為醫生的願望,他的堅持和努力值得我們給予掌聲。事實上,他所付出的努力得到回報,最終也能考上醫學院。從這個意義上說,擁有抱負並為目標而努力是為生命賦予意義。但是如果我們把自己所追求的東西理想化並且沉迷於得到它,當結果不像預期時就有機會感到沮喪。假如我們能夠學會專注於過程並放下「自我」,也可以努力實現我們的目標。有了這種以過程為導向的思想,即使我們在努力過後面對失敗或結果未如理想,我們也不會感到痛苦。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機?社交媒體成癮與神經系統的關係

最近發行的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討了社交媒體危害使用者的現象,包括對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體成癮問題、以及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無法控制自己每天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你是否經常無法控制地開啟社交媒體?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佈有關自己個人生活的照片或貼文?

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很多從事航空業工作的人士,包括飛機師、空中服務員都因疫情而失業。當中有不少人能夠跳出原來的框框,透過積極的態度和創造力開展新的事業。其中一個例子是一名香港的飛機師在失業後考獲巴士駕駛執照,並成功轉行成為巴士司機。他的靈活性啟發了我們無需在固定自我形象的框架內束縛自己。好消息是當任職了幾個月巴士司機後,他又重新獲得飛行員的工作。人類很容易運用左腦來進行標記和分類,以便我們可以更具體地了解自己。但問題是,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對童年缺乏父母的愛與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電影《尚氣》中,其中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氣與父親文武之間的關係。由於尚氣在年幼時喪母,因此父親對他的教養非常嚴厲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對父親的感情也十分複雜。事實上,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尚志甚至為了拯救母親的家鄉,可能需要殺死自己的父親。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足夠培育的人來說,他們在成年後的生活遇到各種的困難是很常見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缺乏一個榜樣而難以與別人保持豐盛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無法與他人交往。實際上,孩子在童年的時期需要透過父母提供不同種類的培育方式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