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在第五波疫情暫時放緩後,您準備好追求新生活嗎?

鑑於最近各項社交距離措施的限制有所放寬,學生開始回復面授的課堂、企業逐漸暫停員工在家工作的安排、大家亦可以出外吃晚飯,各種日常活動逐漸恢復正常。對於某些人來說,他們只需要稍作調整便能夠在放寬長期的限制後輕鬆回復正常生活。然而,因限制措施而受到嚴重影響的人士,有機會在看到其他人迅速再次投入正常生活而感到沮喪。事實上,由於就業市場可能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升溫,這些人可能無法即時找到新的工作。另一個例子是某些行業的客戶有機會因為疫情爆發而大幅減少,即使放寬社交距離限制後也需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讓業務重上軌道。對於那些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來說,朋友邀請他們參加聚會可能令他們面對不少的挑戰和煩惱,甚至因為放寬實行多時的社交距離措施而對需要再與朋友見面感到非常焦慮。

儘管疫情稍為放緩,但是很多人在措施放寬後仍然未能恢復正常生活,並且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困惑和憂慮。他們希望回復以往如常的生活,甚至追求更豐盛和成功的新生活。可是,他們越是渴望一切盡快恢復正常,越是感到沮喪和失望。事實上,一個人能否在這樣的情況下迅速調整自我過回正常的生活或追求新生活的背後存在很多不能控制的因素。考慮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以平靜和鎮定的心冷靜下來。事實上,我們需要接受自己是誰,以及現時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以自我慈悲的態度來接受當前自己的情況和條件。例如,如果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因沒有學習新的技能而找不到新工作,他或她便需要接受這個事實,並且對自己慈悲。有了這種對自我的接受,這個人就可以更謙卑地參加一些課程來增值自己,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這樣,這個人在求職的期間可能會變得更加靈活,能夠嘗試在不同行業或領域裡申請一些入門要求較低的工作。

在我們接受了自己當前的情況或條件後,有可能需要為作出轉變而進行一些基本的活動或任務。對我們而言,全神貫注參與這些活動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全情投入參與活動或進行任務時,我們才能提升自己的表現、加強學習的效果或實現自己的目標。另外,專注於日常活動有助我們穩定情緒,因為我們把注意力放到當下,便會減少對未來的反覆思考和憂慮。為了增加我們能夠全神貫注參與日常活動,我們可以透過每天練習靜觀來培養專注力。一個簡單的靜觀練習是我們以全然接受的態度來專注於自己的呼吸,並且不帶任何批判。當我們發現自己分心時,只需要承認自己走神,然後再次把自己的注意力帶回自己的呼吸便可。透過恆常地進行靜觀練習,我們能夠更頻繁地保持專注並活在當下。

正如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Carl Roger所言,我們只有接受那個真正的自己才能作出改變。無論你在第五波疫情後身處什麼位置,請保持耐心和以自我慈悲的態度來接受當前的自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劫後重生」如何告訴我們在面對第三波疫情時需要保持韌性?

當我想到香港人在面對第三波疫情時,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電影「劫後重生」(Cast Away)。這套電影於二零零零年上映的,講述一個人在飛機失事後拼命地在一個無人島上生存了四年。在電影中,Chuck Noland (Tom Hanks飾)的未婚妻期待他會在除夕回來,但可惜最後這個想法落空了。在第三波的疫情爆發前,我們對疫情好轉或穩定下來的期望被破壞了。這種不能預測並轉壞了的情況可能會打擊了我們,令我們感到十分無助。

擁抱尋找生活的意義和追求真實性的陰暗面

我的其中一名求助人任職於一間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收入不俗而且擁有很高社會地位,但是他卻因認為自己被當前的工作困住了而感到沮喪和焦慮。除此之外,他還發現自己在升職的這一年後對工作完全提不起勁。由於現時任職更高的職位,便需要面對愈來愈多的辦公室政治。他亦需要帶領團隊負責一些他不感興趣的重要項目,令他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他認為自己被困住了的原因是他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家人都是依靠他的收入來生活,只好硬著頭皮繼續留下來。事實上,當他面對這個情況的時候,他不停地問自己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Simone Biles的退賽告訴我們「有問題也沒關係」

美國體操運動員、四枚奧運金牌得主Simone Biles 在 7 月 27 日宣佈退出東京奧運會體操團體賽決賽項目。她解釋退出比賽的決定是希望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再只顧滿足他人對自己的期望。她承認自己原先想假裝沒有受壓力的影響,讓自己繼續比賽。然而,在面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她最後決定把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放在首位。事實上,Simone Biles對於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抱持開放的態度,並沒有選擇逃避。在Simone Biles的童年時期,因為母親有吸毒和酗酒的習慣,以及多次被監禁,令她在經歷不少創傷。由於體操訓練會使她的身形變得臃腫,因此她在學校受到不少同學的欺負和嘲笑。此外,她也是一名專注力失調多動症(ADHD)的患者,需要透過服用藥物來處理相關的問題。對於她退出比賽,你會如何評價她的決定?到底在奧運會上贏得金牌比保持心理健康更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