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在社交場合越控制越焦慮

隨著因疫情的社交距離限制措施逐步放寬,人們傾向在十二月享受更多的社交聚會和派對,很多我的求助人都對聖誕節和新年期間收到不少聚會邀請而感到焦慮。對於我那些患有社交焦慮症的求助人而言,由於在過去三年沒有參與太多的社交活動,現在很大機會因需要再次參加各式各樣的社交聚會和派對而引發焦慮。部分我的求助人認為他們需要在朋友或熟人面前表現得非常機智和聰明,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他們非常擔心自己在社交場合中受到他人負面的評價。鑑於擔心於聚會或派對上暴露自己的焦慮,他們希望學習有用的實際策略來控制它們。他們傾向相信如果朋友或熟人注意到他們的不安和焦慮就會就此作出批評或恥笑他們,甚至最終會被對方拋棄。然而,當一個人傾向在社交場合中比他人更容易感到焦慮,他或她真的能夠控制自己的焦慮嗎?

儘管社交焦慮的病因仍然存在不少的未知,但研究結果顯示遺傳和環境因素都有機會導致社交焦慮的發展。譬如,一個人的父母被社交孤立,以及他或她經常被鼓勵需要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個人就更有可能患上社交焦慮症。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在基因上比其他人更容易在社交場合中感到焦慮。如果是這樣的話,當這些人在經歷不同的社交場合時,在所難免地會經歷不同程度的焦慮。假如某些社交情況是無可避免的,當他們未能消除他們的焦慮,就會感到非常無助。此外,部分能夠控制社交焦慮的策略可能只是暫時有效,例如嘗試運用放鬆技巧來控制焦慮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這樣很容易受到令人更為焦慮的矛盾所影響。

在社交場合中,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會被喚醒那些與焦慮相關的想法和感受。結果,他們會更加專注自己的內在體驗並覺察自己的焦慮。這種內在意識的提升實際上會降低了他們對外部環境的外在意識,例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或聚會的氣氛。事實上,一個人越是試圖在社交場合控制自己的焦慮,就越傾向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內部而忽略外在環境。這樣,一個人難以在社交場合難以有良好的表現或享受當中的過程。

相反,如果有社交焦慮的人學會對因社交情景所引起與焦慮相關的想法和感受培養不帶批判的接受,他們將更有機會只是覺察這些想法和感受,並非試圖控制或擺脫它們。透過這樣做,這些與焦慮相關的想法和感受對一個人的社交表現的影響將能降到最低。但是,在社交場合中不帶偏見地接受自己所有與焦慮相關的想法和感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學會不帶批判地接受所有相關的想法和感受,我們需要定期進行靜觀練習。如果我們能夠培養對內在體驗的專注,將更有能力以不帶任何判斷的態度來擁抱正在經歷的一切。

如果我們能夠在社交場合中以更開放的態度來接納自己的焦慮,或許發現在聚會或派對上感到有點焦慮不是想像般糟糕。事實上,我們的朋友或熟人也許並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焦慮。透過全然接受自己的內在經驗,我們更有機會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外在環境並進行富有意義的社交活動。就讓我們一起好好享受屬於自己的聖誕和新年聚會吧!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兒童時期的人際創傷的心理治療

在我心理治療服務中,比較常見的求助者是經歷人際創傷而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士。很多臨床問題,包括臨床完美主義、依附問題、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機會與求助者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創傷經驗有關。一段健康的母嬰關係能夠促進小孩安全型依附的發展,媽媽能夠敏銳地對嬰兒發出的訊號作出反應,在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從更廣泛的意義理解香港人身份認同的發展

自1997年以來,香港人面對這個城市不同方面的變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對的事情時,都會問我有關身份及其發展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身份呢?如何能夠概念化一個人在生命中的身份發展?當我們把「香港」稱為自己的家鄉時,可能會透過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獨特的敘事來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對這個城市中一些可以預見的變化時,可能擔心會因此而影響正在處於不同生活階段的香港人的身份發展。事實上,對於香港人這種特殊身份的改變仍然充滿很多不確定性。如果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研究身份發展的概念,便有機會意識到任何身份發展都存在許多個人上的差異。

面對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奇異博士》描繪了一位富有而著名的神經外科醫生的「英雄之旅」,這位醫生就是傲慢的奇異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雙手受到創傷,令他無法進行手術。在尋求治療雙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瑪泰姬(Kamar-Taj) 尋求巫師的幫助。經過巫師和古一的培訓,奇異博士的雙手康復了。奇異博士決心踏上保護地球的旅程。根據美國文學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說法,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這是一段尋求真實自我的旅程,我們能夠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偉大的事情,從而獲得內在的滿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