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電影《玩轉腦朋友2》中的「阿焦」與我們的自我意識

在電影《玩轉腦朋友2》(Inside Out 2) 中,「阿焦」是韋莉腦內新加入的情緒角色之一。由於「阿焦」認為韋莉應該致力接近冰球隊的出色球員,藉此增加自己在球隊中取得一席位的機會,因此他接管了她腦海中的控制台。「阿焦」不斷地讓韋莉產生很多擔心的想法,如憂慮自己的表現不好和無法融入團隊中。結果,這讓韋莉逐漸對自己產生了很多自我質疑,亦導致她在比賽中表現不佳和被罰。韋莉這種由焦慮主導的自我意識也令她過度專注於和其他隊員建立新的友誼,傷害了她和另外兩位好朋友的關係。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有「阿焦」,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提示我們可能面臨威脅或危險。事實上,最佳的焦慮水平有助於促進我們取得良好的表現。然而,如果「阿焦」一直佔據腦海中的控制台,這可能會對我們的自我意識產生負面影響。

在心理學研究中,不少理論都提出焦慮與自我意識的改為之間的關係。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高水平的焦慮,他或她有機會過度專注於威脅和危險。當「阿焦」佔據了主導地位,一個人可能會以消極的方式來反思過去的經歷和看待未來。譬如,在電影中,韋莉在床上一直反覆思考自己在第二天的比賽中表現未如理想的情況。結果,一個人就有機會開始質疑自我,繼而試圖採取過度的行動來爭取認可和接受。正如韋莉為了與冰球隊隊友而傷害她兩位親密的朋友。

在電影的後段,「阿樂」在「阿愁」和「阿尷」的幫助下回到韋莉的大腦總部。最初,「阿樂」認為她需要選用所有快樂和美好的記憶來取代韋莉的自我意識,然而,從「阿焦」的經驗來看,經過深思熟慮後,「阿樂」反思自己沒有權利幫助韋莉選擇自我意識。 最終,所有正面和負面的記憶都重新回到韋莉的腦海中。這有助韋莉形成一種新的自我意識,亦即是一種包含正面和負面自我的整體意識。

我們的「自我」都有正面和負面的一面,只有當我們擁有所有這些面向時,我們才能夠發現自己可以根據所面臨的不同情況來自由地選擇如何行動。譬如,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己開始過度專注於爭取成功而忽略身邊摯親的需求,就可能需要擁抱這些負面的方面。然後,我們可以嘗試從中取得平衡來照顧他人。相反,如果我們反思自己傾向把所有時間都用於照顧或幫助別人,忽略了自己的需求,那麼我們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關注自己的需求。

人類是複雜的,我們的自我意識是動態的。對我們而言,學習更靈活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是非常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社交圈子中的冷漠可能與發展時期創傷有關

我很多求助人也有著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有些是很成功的專業人士或商人,他們具有足夠的社交技巧及能夠與其他人相處融洽。有些則是傾向迴避與他人接觸,甚至完全斷絕社交聯繫。表面上,有社交焦慮的人會傾向在某些社交圈子中疏離自己,亦非常害怕別人對自己作出負面評價。他們傾向認為別人對他們的社交表現寄予很高的期望。他們在社交聚會後常常感到非常疲倦,及後亦需要一段長時間休養。

電影《靈魂奇遇記》的反思——「自我」真的存在嗎?

相信不少已經看過《靈魂奇遇記》這齣動畫的人都覺得它十分有啟發性及令人感動。故事主角Joe Gardner一直渴望成為爵士樂的表演者,當他在試鏡中被爵士樂傳奇人物Dorothea Williams選中成為表演樂手後,因過度興奮而意外地掉進馬路的深坑。Joe的靈魂最終出現在「投胎先修班」,他在那裡遇到了22號,22號是一個對地球生活完全沒有渴望和沒有生命火花的靈魂。在22號和Joe一起回到地球尋找火花和渴望的旅程中,Joe成功與Dorothea Williams一起進行了演奏。可是,他卻發現原來實現了自己的長期願望後,並沒有什麼特別事情發生及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相反,22號利用Joe的身體經歷了一趟短暫的旅程,超乎想像地享受地球上的所有瞬間和經歷,激發了他對生活的慾望和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火花。

奧運會提醒我們與世上眾生的連繫

相信不少人近日都十分享受觀看奧運會各項的比賽項目,而東京奧運會亦在8月8 日順利閉幕。在閉幕禮上,各國的選手都在台上一起慶祝,提醒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是相互依存的個體。在奧運會的十六天裡,我們都樂於支持代表自己國家或地區的選手。當我們觀看比賽和閱讀比賽舞台背後的感人故事時,透過欣賞人性、愛和希望,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彼此之間增強了連繫。除了慶祝自己國家或地區的獎牌得主獲得成功外,我們也對那些沒有在賽事中取得勝利的參加者表示同情和支持。這些選手即使沒有贏取比賽,但是在過去的五年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來參加今次的奧運會。我們如何能夠繼續培養這種與世界上眾生和現實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