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努力追求慾望及捨棄所有慾望的二分法思維

極簡主義在那些崇尚自由與平靜的人中越來越流行,我們可能經常看到以這種態度生活的人會放棄生命中的慾望和想要的東西。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開始奉行以最少的物質來過活,並捨棄所有不必要的物品。極端的是,他毅然辭去收入豐厚的工作,決定成為一位兼職補習老師,以自己的積蓄支持生活。他認為這樣就能得到他一直以來所嚮往的自由與平靜。經過深入和討論後,我們發現在他立志成為一位極簡主義者前,他失去了一次晉升的工作機會,以至於他覺得自己當前的職位毫無意義。事實上,他的內心深處非常渴望自己能夠升職。對於未能獲得這個機會,他亦很擔心自己作為公司資深管理人員的地位會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他對升職的願望是有問題的,因為它源自於對失去地位的恐懼。你認為獲得晉升的願望本身有問題嗎?我們是否應該放棄任何爭取成就的慾望來換取自由與平靜?

根據臨床心理學家Tara Brach所指,我們對自己的慾望和需求的自然傾向並不是問題所在。事實上,這些願望和需求激勵我們為實現目標而奮鬥和健康地與他人競爭。例如,我們會為了獲得就業機會而通宵達旦地溫習,以便通過大學入學的重要考試。我們對於建立一個幸福家庭的渴望會促使我們致力追求一個潛在的配偶,願意花上很多時間和他或她在一起。當帶著這些願望,我們就成為可以為社區和家庭作出貢獻的成員。另一個例子是一個人可能很努力地成為一家跨國公司的領導者。有了這個慾望,這個人就可以在所在的領域一展所長,帶領團隊繼續發展和創造。以上提到的都是作為人類有慾望和需求的光明面。從這個意義來說,我們的慾望本身亦沒有問題。

那麼,擁有慾望有什麼問題?為什麼人們會變得執著於放棄所有慾望?事實上,當我們傾向執著於自己愉快的經驗和個人財產時,就很容易被困於自身的慾望和需求中。例如,上述提及那位致力成為跨國公司領導者的人對權力的慾望或許不會有問題,因為這展現了慾望具備建設性及積極的一面。但是,如果一個人執著於自己所擁有的權力,沉迷於以自私的方式來維持權力時,他或她就會被自己的慾望所束縛。當一個人希望極端地奉行簡約主義來生活,或許會被限制個人職業發展和無法暴露於各種的生活體驗中。

Tara Brach 建議我們採取中庸之道來控制我們的自然需求。按照她所說,我們可以嘗試採取「不被它佔據、也不會抗拒它」的態度來與自己的慾望聯繫起來。透過靜觀,我們可以培養對慾望產生的覺察,並認識到自己那些與慾望和需求相關的身體感覺和思想。這樣,我們可以延遲對這些慾望的反應,以及接受作為人類的自然需求。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就能夠在自由地追求慾望和完全放棄它們的陷阱之間取得平衡。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類有哪些「基本情緒」?為何這些情緒對我們十分重要?

當我們駕駛時,如果對面行車線的司機突然切入並險些撞車,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恐懼。在那短短的幾秒,我們驚恐的情緒令我們作出自動反應,立刻扭動軚盤躲避以免意外發生。這種自動反應是與杏仁核活化有關,甚至在我們有意識地評估眼前的狀況之前已對於威脅作出了反應。這是一個具有原始進化的的重要生存機制。恐懼是一種主要的適應性情緒,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靜觀對話中的開放性和同理心

作為一間商店的常客,我在購物經驗中經常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售貨員。在這個星期,我到了這間店舖打算購買那件想買一段時間的商品。可是,當我一進店時,其中一位售貨員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銷一件我沒有打算購買的東西。她不斷地告訴我那件商品的好處,以及店舖現時舉行的促銷活動。她一直不停地說話,我過了一段時間才終於有機會告訴她我打算買什麼。然而,她仍然鍥而不捨地向我推銷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並沒有向我推薦我想購買的那件商品。最後,由於我與售貨員之間缺乏聯繫,在沒有足夠的資訊和信心下,我最終什麼也沒有購買。這就是在與他人對話時缺乏靜觀覺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