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我們傾向把自己認為不可接受的部分排斥到他人身上

我其中一名求助人最近向我表示他的客戶對他的工作日程安排表現出不信任,並認為他正在操縱她。事實上,我這位求助人是一位非常誠實和值得信賴的專業人士,亦是一位稱職的從業人員。他告訴我,幾乎所有他的客戶都欣賞他的專業精神,對於有少數的客戶不信任他時,他感到非常疑惑,因為實際上他是全心全意地幫助所有客戶。有趣的是,這位專業人士擔心自己在實踐工作期間可能犯下錯誤,導致少數的客戶產生不信任。這真的是因為他作出了不當的行為,抑或是那些客戶的內部正在發生一些事情?

我們可以嘗試以Melanie Klein所提出的精神分析概念來解釋上述提及的現象。她指出人們傾向於推翻自己無法接受的東西,並歸咎於他人。這個過程稱為投射性認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以我那位求助人的情況來說,那些傾向於不信任他的少數客戶通常具有完美主和自我批判的傾向。他們可能在生活上取得某些成就,但仍然會覺得自己是不足和不夠好,因為這些人非常努力地追求完美。鑑於我的求助人態度謙虛,有機會很容易被選為投射性認同的目標。事實上,他的部分客戶來自生活非常寬裕或社會地位顯赫的家庭,或許無法接受自己的不足。當這不信任被投射到我的求助人身上時,他會突然質疑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這種自我歸因可能是一個投射性認同的過程,他在這個過程中接受那些投射到他身上的東西。事實上,這有機會是他那些客戶的內在過程,他們試圖排斥那些他們自己不能接受的方面。

投射性認同是一個潛意識的過程,進行投射的人或許未能覺察到自己正在把自己不可接受的方面投射到他人身上。譬如,當一位公公對媳婦在和他共進午餐時穿著顏色鮮艷的衣服,感到非常不滿。他批評她穿得過於浮誇,而且又吵又囂張。在後來的一次家庭聚會中,這位公公自己也穿了紅色,並沒有意識到他有時也穿得很鮮豔。然而,那位媳婦在那次被公公批評後,覺得自己在家中是一個不夠好的人。對於這個例子中的公公和媳婦來說,他們二人都未能意識到這個投射的過程。這種反覆的循環更有機會導致家庭關係的長期破裂。

如果一個人能夠學會對自己的投射保持覺察,以及包容對自己未能接受的方面所產生的不舒服感覺,他或她將能夠把專注力放回自己身上,並視其他人在整體上是有好有壞的。這樣,這個人就能更加接受好與壞的品質並存在別人身上。在上述的例子中,如果我的求助人的那些少數客戶能夠收回他們自己不可接受的方面,也許能夠發現我的求助人沒有試圖操縱他們。當然,這對他們或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亦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洞察力才能踏上旅程跨越障礙。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知道這是一個常見的潛意識過程,也許我們在部分人際關係中亦會出現這些情況。難以面對自己不能接受的方面並感到痛苦是人類共同性,我們每個人實際上都總會有些不願意接受的部分,並希望排斥它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兒童時期的人際創傷的心理治療

在我心理治療服務中,比較常見的求助者是經歷人際創傷而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士。很多臨床問題,包括臨床完美主義、依附問題、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機會與求助者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創傷經驗有關。一段健康的母嬰關係能夠促進小孩安全型依附的發展,媽媽能夠敏銳地對嬰兒發出的訊號作出反應,在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從更廣泛的意義理解香港人身份認同的發展

自1997年以來,香港人面對這個城市不同方面的變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對的事情時,都會問我有關身份及其發展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身份呢?如何能夠概念化一個人在生命中的身份發展?當我們把「香港」稱為自己的家鄉時,可能會透過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獨特的敘事來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對這個城市中一些可以預見的變化時,可能擔心會因此而影響正在處於不同生活階段的香港人的身份發展。事實上,對於香港人這種特殊身份的改變仍然充滿很多不確定性。如果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研究身份發展的概念,便有機會意識到任何身份發展都存在許多個人上的差異。

面對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奇異博士》描繪了一位富有而著名的神經外科醫生的「英雄之旅」,這位醫生就是傲慢的奇異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雙手受到創傷,令他無法進行手術。在尋求治療雙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瑪泰姬(Kamar-Taj) 尋求巫師的幫助。經過巫師和古一的培訓,奇異博士的雙手康復了。奇異博士決心踏上保護地球的旅程。根據美國文學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說法,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這是一段尋求真實自我的旅程,我們能夠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偉大的事情,從而獲得內在的滿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