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我們需要擁抱自己的弱點,才能讓自己安定心神

在我的臨床實踐中,經常有一些完美主義者因不同的原因向我求助。例如,一位女士無法接受自己在工作中犯錯,經常在向同事發送電郵前再三重覆地檢查有沒有錯漏。此外,她的完美主義亦令她有嚴重的拖延問題。結果,她在工作的表現評核中獲得非常差的評價。在辦公室工作時,她長時間都處於高水平的焦慮。矛盾的是,她越是避免犯錯就越感到焦慮,並犯下更多的錯誤。她怎樣才能走出這個惡性循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安定心神?

在和這位求助人進行的其中一節心理治療中,我們一同探討她在犯錯時對自我作出嚴厲批評的傾向。在討論的過程中,她突然表現得十分痛苦,並告訴我她對自己如此挑剔感到很羞恥。事實上,正因為她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弱點,促使她的惡性循環持續不斷。她那些永無休止的自我批評和迴避面對自己的脆弱成為了進行心理治療的障礙物。

現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即使是那些看起來非常成功的人,他們也有其弱點和短處。對於那些有拖延傾向的人來說,他們很少會開始動手進行工作或執行計劃,很明顯地這是與他們往往希望在工作中取得完美的結果有關。要接受自己的弱點,我們需要放棄完全地控制結果的慾望,並學會接受一個事實,就是我們所有人都不時會犯下錯誤。另外,我們亦需要接受生活中有很多的未知之數。當我們越能夠接受自己的弱點和擁抱自己的脆弱,我們就會變得更加踏實和冷靜。

保持謙卑也對我們有益,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承認自己不是無所不能的,這種謙遜有助我們培養更強的自我意識。我們能夠以更開放的態度去看待新的思想和外在環境,促進我們的個人成長之餘,又可以增強我們的靈活性。事實上,向他人展示我們自身的弱點亦能夠增加人際關係中的信任和建立更緊密的聯繫。當我們讓其他人了解我們的弱點時,其他人就能夠更全面地認識我們。

如果我們更為接納和擁抱自身的弱點,將更有機會減少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極為焦慮。當我們不會過度在乎別人如何看待我們,就能夠減少因掩飾自己的缺點或展示真實的自我而承受莫大的壓力。這樣,我們就在工作或進行日常活動時不太可能感到焦慮,更能夠安定自己的心神。

作為一位臨床心理學家,我並不完美,也有很多弱點。提醒自己需要擁抱這些弱點,以及不要害怕在適當的時候向他人展示,這些對我來說都很重要。儘管社會的集體價值觀重視人們要表現得精明能幹和獲取成功,但是我們也可以為自己獨有的完美主義而努力。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無助與希望之間的角力

在最近幾個星期 ,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數字急劇上升。很多人可能認識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檢疫測試結果、接受強制檢疫或家居隔離、甚至已被確診感染的人士。即使沒有這些經歷,面對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也許感到強烈的無助感。例如,我們可能會時常擔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點遇到隱形帶菌者。而對於那些正在接受強制檢疫的人士,他們也難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視。

述情障礙及身心症狀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我不時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沒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長期痛症。透過全面的臨床面談,我發現很多這類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礙。述情障礙是指難以識別和描述個人的情緒,及從自己的身體感覺分辨各種情緒。促成這種性格結構的發展有多種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童年早期的發展環境和創傷等等。

兩種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有關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時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朋友發佈不同類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動、成就或任何關於自己的東西,希望獲得「讚好」或正面的評價。對於一些普通的用戶而言,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有關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沒有問題。當一個用戶透過社交媒體來創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與朋友建立正面的聯繫和從他人身上獲得正向的反饋,有助加強一個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實上,大部分的用戶都明白自己並不是比他人優秀,亦能夠感知現實來看待自己。然而。當一個人在社交媒體上過度發佈與自己相關的資訊,在獲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評價後覺得自己比他人優越,這樣的情況便令人擔憂。在佛教心理學中,這可能與一個人抓住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比他人優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