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電影「劫後重生」如何告訴我們在面對第三波疫情時需要保持韌性?

當我想到香港人在面對第三波疫情時,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電影「劫後重生」(Cast Away)。這套電影於二零零零年上映的,講述一個人在飛機失事後拼命地在一個無人島上生存了四年。在電影中,Chuck Noland (Tom Hanks飾)的未婚妻期待他會在除夕回來,但可惜最後這個想法落空了。在第三波的疫情爆發前,我們對疫情好轉或穩定下來的期望被破壞了。這種不能預測並轉壞了的情況可能會打擊了我們,令我們感到十分無助。

我們和Chuck所面對的情況相類似,他被困於荒島上面對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而我們生活中許多的領域在疫情下也充滿著不確定性。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的事情像全部停頓了,就如Chuck斷絕了原本在田納西州的生活。因應社交隔離,我們未能如常出席一些社交聚會或商業活動。正如Chuck在荒島上一樣,我們可能會感到被孤立或強烈的孤獨感。面對可能受到新冠肺炎感染的機會,我們也好像Chuck被困在島上那樣感到焦慮和害怕。

在電影中,Chuck在無人居住的島嶼上度過了四年的時間,但他卻展現出非凡的韌性。事實上,在面對第三波疫情大流行,我們可能需要向他學習。首先,我們需要擁抱並接受當前的局面,好像Chuck接受了他在飛機失事中被遺棄的命運。我們必須了解,生活中很多不尋常的事情都有可能在毫無警示下發生。我們需要擁抱生活中的巨大不確定性,利用我們的內在力量面對所有挑戰。

當Chuck接受了自己的命運並且不再抱怨的時候,他運用自己的創造力及實際的技能去面對自己的處境。他把足球染上鮮血,為自己製作了一個命名為Wilson的同伴,希望藉此回應自己被遺棄的感覺和孤獨感。我們亦可以尋找一些富創造力的方式與朋友聯繫,例如網上虛擬的「歡樂時光」(Happy Hour) 。Chuck除了利用速遞公司的盒子內的物品來滿足他的生存需求,也使用實際的求生技能來生火和把椰子分開。我們也可以倣效他,運用家裡的東西來烹調美味的佳餚或製作一些藝術品。

Chuck以勇敢和樂觀去面對他的處境,他特意留下了一個上面印有翅膀的盒子,好像他知道有一天他可能回到田納西州,並能夠將盒子交回主人手中一樣。被困了四年後,他自己製造了救生筏,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航行,滿懷希望和樂觀盼望其他船隻可以留意到他並營救他。面對疫情大流行,我們都需要有同樣的勇氣和保持樂觀的態度。儘管我們不知道疫情會何時受控和完結,但我們需要好好裝備自己,學習不同的策略,以便靈活、勇敢和樂觀地解決所有相關的問題。

適應性的思維模式能讓我們可以保持韌性,以便好好管理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通過保持社交聯繫、定期進行體能訓練和靜觀練習來增強韌性。懷著現實樂觀的態度,我們能客觀地評估了眼前的情況,令我們可以在規劃未來時保持現實的看法。

在電影的最後,Chuck能夠回到田納西州。可以預見的是,作為香港人,我們只要保持韌性、勇敢和樂觀,不久的將來必定能夠克服這一次的挑戰。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偏見與歧視的一種解藥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偏見和歧視,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種族、性別、政治取向、社會階級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種偏見或歧視。在心理學的角度,偏見或歧視有可能是由於一個人投射了自己無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質到他人身上。那些對別人有偏見或是歧視別人的人,會由於投射了自己的負面特質而對被歧視者作出相應的行為;而遭受偏見或歧視的人有機會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負面特質的行為。例如,一個傳統的中國岳父會把他的媳婦視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婦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認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員次等,變得非常服從和事事遷就家人。

從香港電影《濁水漂流》探討自我慈悲和對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電影《濁水漂流》可能打動了不少人的內心。電影內容講述一群在深水埗無家者被排斥,而他們珍而重之的個人物品被政府帶走的故事。最終,這群無家者提出民事訴訟,只獲得二千元港幣的賠償。電影中其中一位無家者是一名越南難民,他與妻子和兒子失去了聯繫。在社工的幫助下,這位越南難民終於與住在挪威的兒子恢復了聯繫。對於能夠透過網上看到兒子和與他交流,他感到異常驚訝和高興。除此之外,他充滿好奇心,渴望了解兒子生活的一切。然而,當他的兒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時,這位越南難民卻要求他不要這樣做,臉上更流露出尷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為一名曾經入獄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內疚和羞恥所淹沒,在服食最後一劑的海洛因後自殺身亡。